1,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GDP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好环境和水源等宝贵的资源。人口稠密和GDP高企肯定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但是沿海地区占地面积只有内陆地区的一成左右,便于管理操作,我们的心腹之患还是在广阔的内陆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到今天还值得借鉴:内陆三线工厂的大规模兴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持续十年、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等运动,极大的影响发展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观念意识的进步。当然所有的运动、改革都会触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对各种改革和运动的反对声音层出不穷也属正常。
当下乡村振兴计划实际上和建国后以上的运动密不可分,只不过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方法去发展规划和解决问题。精壮劳动力转移到沿海地区是不可避免的,乡村的人口结构变化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撒村并居、下山建设集中定居点肯定是正确的,当下的精准扶贫政策的精华也就是通过以上物质手段来解决全方面的问题,让乡亲们都有工作可以干,手工活、外包活等沿海地区二十三十年前家家户户的小作坊模式可以在内陆地区全面覆盖复制,抛弃一切求大求全的传统思维方式,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传统,让乡亲们用苍蝇蚊子都是肉的精神去从事手头的工作,不要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就是经济可持续的稳定发展,这样必须要先改变观念,观念的转变必须要有无数只沿海思维模式的领头羊,一个村一个定居点只要有三五个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就可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所以乡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一定要灵活处理,让能者贤者上,坚决让只识酒肉的干部下来。笔者跑过很多内陆乡村,认为当下的乡村硬件大环境已经很好:水利通、电通、网络通、路通。电商、直播等服务业的数量应该适当控制,不要全部依靠市场的力量去解决行业分配的问题,不要等一个地方局部的行业危机爆发了才去事后补救。经济发展模式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制造业、养殖业,电商之类的服务业必须要依托在此基础上,不能本未倒置,每一个人都去挣快钱挣轻松的钱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挣到钱融到资的大大小小的电商、房地产商、投资银行家、上市公司等等改革开放红利的获得者,拿出你们的勇气来,去做正确的事情,去扶持乡村、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而不仅仅是正确的做事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个人掌握了社会资源后肯定有一种付出反馈社会的想法和冲动,也有这一方面的能力。
毕竟我们都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乡村振兴了国家肯定又要大发展,聪明的人又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这是一个正循环,否则就是内卷式的死循环:有钱人不肯教穷人经验不肯投资穷人,那么乡村振作更慢,最后伤害的是两个方面的人所有方面的人。政治精英早就提出了乡村振作(建国后即开始执行),并且一直在把乡村振兴当作执政第一要务在办。我们的经济精英们也不要轻易的去做鸡汤大师讲讲激动做做勿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内循环、双循环、互联网时代等等利好消息的支持,一定会让所有人都重新理解毛主席的一句话: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上世纪九十年代未开启的房地产业商品化,是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造富运动,没有之一。记得十年前左右笔者故乡,一个富裕江南乡镇由于一块几个亿的土地流拍(不明原因)而导致该镇各级部门发不了年终奖,不知道房产商业化的二十多年中为G吏的收入来源贡献了多少比例?相信一定不会太低。开发商们也甚至一度都不好意思了自己能赚这么多。反正二十多年来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挣到了钱和大钱,也让几家欢喜几家忧,不过肯定是忧的人多得多。
高房价,已经成为压在群众头上最重的D山,引起的负面效应影响深远:年轻人买不起房不敢结婚、结婚了也不敢生孩子,这是高房价对社会最致命的伤害,一个社会的传承几乎都是依靠人,很多年轻人都不敢生孩子了,那么从理论上讲几十年后至少我们这块生存的土地上就没有自己后代了,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是和我们一点都没关系的外人...。笔者并不反对房产商品化,恰恰相反本人还是房产商业化的支持者,不过笔者支持的房产供应商业化是平和理性的、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
ZF部门三五年来真心实意的在做压制房价的工作,房住不炒、苦口婆心。控压房价就像控制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要慢慢来,突然的急刹车会发生翻车事故,这样伤害最大的还是乘火车人数众多无辜的群众,既不能让投机者卷利而走,也不能让群众误伤,这是一个科学的决策管理系统工程,要由我们的Z治家去完成。这段时间来严厉的各种调控措施,彻底让投机分子失败了,假离婚、骗贷、炒作等等不一而足的漏洞一一补上,这只是出口处的封堵,源头上的封堵则是在土地供应和银行贷款这两个阀门上,看起来这次中央Z府终于下决心了,问题也是到必须要解决的时候了,先行在全国重点二十二个省市(包括上海在内)采取土地集中供应办法,亦即每年只拍卖三次土地,让钓鱼式的饥饿土地供应法走进历史。后续的各种根本性源头性的解决办法会陆续出台,银行对于发放各种事关房产的贷款日趋谨慎、对各种历史贷款违规问题进行倒查已经开始。
近日离上海不远的华西村,入股的群众凌晨排队去领本金加利息,据说当时投资票面上写好的利息只拿到了十分之一左右,本金到不少,希望华西村爱惜自己的金字招牌,这块招牌可是你们的父兄用几十年的心血换来的,为了少付写好讲好的利息,而去冒砸自家金字招牌的风险,到底值不值得?据说天下第一村以前是依赖于钢铁制造业发达的,更是以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道路而成名于世,曾经风光无限,现今却无法跟上时代的转型而转型,其中的成败得失自有后人评说,可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人们对房子永远都有刚性需求,对各种炒作总会有失去热情的一天。
3,在上个世纪初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萧条和衰退,无数人一夜之间就变成乞丐无家可归,股市、债市、期货等各种泡沫生发剂引发的经济危机,最后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投资巨量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输油管道等),让大家都有工作,让工作创造价值和物质财富,因为是当时的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来的,史称罗斯福新政。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不做复述。今天重点讲一讲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前几年(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时)北大有个张姓名教授提出来一个刺激经济的方案:把属于全民所有的二十六万亿人民币(当时的市值)国有企业的财产处置权,拿出一半左右,发给全国十三亿人每人一万人民币,一则让全中国每个人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二则刺激消费,这样就可以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头看看这种言论,不禁哑然失笑,真是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假如当年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定力,被这种半桶水的所谓知识分子公知左右了工作思路,那么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见前苏联倒台前经济改革全民平均发国有企业的股票处置权后,带来的灭顶之灾),十二万亿人民币可以建设好全中国至少三分之一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包括不限于:高铁、机场、公路、输油管道等,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便利。假如每一个公民发一万块钱看似很公平,实际上这个每一人一万元钱就是各大电商们盘中的菜,最后的巨额利润会都到巨头口袋里的,然后各大电商老板把利润往海外家族基金一放,和全国人民一毛关系都没有了。大家可能会说这种超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但是烂在自己锅里总比巨头们把钱转移出国境要好吧?好在2008年开始我们选择了超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由于体制的优势,我们投放后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高过百年前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后,全国铁路网建设大跃进一下子达到四十七万多公里以上,几乎全美国每一个乡镇都有铁路通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后来不得不费弃了几乎一半铁路,现在美国在正常运营的铁路里程和中国一样也是二十七万多公里。这又是一个制度问题,当年美国有很多各自为营的私有铁路公司,缺乏全国性的铁路建设规划设计,而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我们的制度优势在于可以把全国的所有规划统一设计,包括不限于铁路、机场、公路、输油管道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去年中国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省就有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设计:省属大型建筑公司出钱免费给地方(三门县)建造好急需的高速公路(五六十个亿的建设规模),地方把建筑公司必需的沙石料资源作为交换给建筑公司,简而言之就是国有建筑公司和地方政府双方以货易货,一则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财政不足问题,二则解决了国有建筑公司开工率不足问题,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一举多得,笔者感叹浙江人是厉害,无愧于东方犹太人的称号。当然这个过程必须是在合法合规、专业专门的前提下进行的。以货易货,以币易货,任何办法只要能解决问题,都可以使用,只要我们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那么乡村振兴指日可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各个方面都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