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不用好一年的开始,就会丧失一年的机会。那什么是春?现代人把元旦作为一年的开始,古人则把一年当中的节气“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2021年立春是2月3日,距今天正月十五也快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现在努力、开始奋斗晚了吗?
还有人说什么时间努力、什么时间开始都不晚。
其实通过反复实践证明,所有的事情,谋定而动,不在早晚,只在恰到好处!
记得去年我们一行新人,吸取之前的校招经验教训,为扩大高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招聘比例,在9月底作为第一家单位到清华大学进行校园招聘,我本人也第一次在清华校园内进行了认真准备、慷慨激昂宣讲,现场就有1名博士、5名硕士、几名本科(不再校招范围内,劝说其参加第一批考试)高材生提出报名意愿,签订意向书。当时感觉我们早来是对的,实现了历年的突破。但是最终到了今年春节前签协议的时间,6名博研学生全部放弃签约,另谋高就。
这件事也给力我一些启示,想要做成事,只是求早、求快也是不行,真要办成,必须要恰到好处。
如何恰到好处?以校招为例,目前阶段能想到以下关键词。
一、定向培养
通过暑期实践、劳模进校园,发现有意愿的高材生,长时间的关注、跟踪、沟通、培养,在其心中种下与这个组织有正气、有发展,将来共成长的种子。随时关注其思想和生活、学习状态,及时化解思想疑虑。
二、导师跟踪
与其院校领导、导师建立联系,建立彼此信任,让导师为期铺路搭桥,积极引导高材生加入我们的企业。多管齐下,让学生坚定加入企业大家庭的决心和信心。
三、家长认同
为有意向的学生家长或暑期实践的学生家长逢年过节发一封贺卡,告诉家长孩子的实践情况,建立沟通,带家长看企业,组织座谈、了解企业,了解发展之路,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四、做足工作
对于签订意向的毕业生,贴上去做工作,由师哥师姐一对一或多对一,建立每周联系机制,帮助其做好毕业前的各项准备。让高材生更进一步了解企业,也让我们随时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随时给予沟通和影响。
五、重点培养
针对重点高校培养自身条件优、根红苗正成长快、能说会讲有爱心的的榜样,前有车后有辙,不断优化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入职条件,为他们建立更加优越的成长通道。
六、知己知彼
与近几年违约的学生取得联系,以虚心、真诚的方式了解目前毕业生选择的单位?为什么放弃?以及对我们的建议?作为我们下一步重点改进的方向和目标。每年例行召开校招学生的座谈会,征求改进意见。
七、宣传片
结合校园招聘、暑期实践、劳模进校园,针对重点紧缺高校毕业生资源、学校,以他们熟悉和喜闻乐见的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入最新的表现形势,制作宣传片,吸引高材生加入我们。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历史上所有的事情不再早晚,而在谁更能把握人心、人性,做到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