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单身青年来说,感情问题是摆在桌面上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在彩虹合唱团那首非常经典的代表作《春节自救指南》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找对象了没?有喜欢的人了没?那么明天带你去相亲,抓紧快减个肥。”简直就是春节致命三连击。这种亲朋好友们的关心,似乎成为了令人避之不及的禁忌。可是,广大的单身青年们啊,你们还在坚持什么呢?为什么不和这个不友好的世界妥协一下,非要坚持那份守望吗?——要知道,那份守望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是的,这便是单相思带来的无法逃避的痛苦之一。
单相思自古以来便有。在《诗经·国风·汉广》里,是樵夫口中的:南有乔木,不可方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南边乔树高高大,我却不能休息在树底下;汉水姑娘美又靓,我想追却追不到她。在温庭筠的《南乡子》里,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在苏轼的《蝶恋花》里,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在徐志摩的《偶然》里,是: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在金庸先生这里,是求不得的夏梦女士,和他笔下,以夏梦为原型的经典人物小龙女。因此,自古而来,单相思都不足为奇。渔夫樵子,迁客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故事。而问题在于,如何排解这种欲求无路,求而不得的负面情绪。
对于男孩子而言,首先要做的是,不能画地为牢,要主动出击,给自己一个交代。单相思的内心戏非常丰富,如《浮士德》里,天真的玛嘉丽特痴痴地揪着花瓣儿,内心计算着:“他喜欢我,他不喜欢我;他喜欢我,他不喜欢我……”自我既陶醉又心碎在这样的游戏中。喜欢了,大大方方的去讲出来,不要害怕拒绝,不要害怕失败,年轻,最不怕的就是失败了。其次,就算失败了,也要勇敢面对这样的结果,不气馁,也不胡思乱想,更不能胡作非为。要知道,在追求感情的路上的坎坎坷坷,对于成长而言,是一件无法回避的事情,一旦为此而气馁,妥协于世俗,妥协于自我的低级趣味,那么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灵魂伴侣的概率,便更加渺而又茫。胡思乱想,再胡作非为,那更是在自暴自弃的邪路上越走越远,自爱都做不到,谈何爱人?这不更加证明了,拒绝你的女孩儿的眼光毒辣、识人之明了?最后,要有希望。《流浪地球》里有一句台词:希望是这个时代比钻石还贵重的东西。不光在电影里是这样,在现实中依然如此。对自己要抱有希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那位不弃不离的终身伴侣,并为此付出努力与行动,那么,单相思的苦楚,也只是暂时的。
对于女孩子而言,心思细腻,一遇此境,便愁肠百结,更加郁郁寡欢,不得解脱。可是,姑娘啊,你们这样愁绪万千,如易安居士那般:“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喜多愁”,那位先生就会回首眺望,看到“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我看未必。从基因的角度上讲,大部分男性始终是视觉性动物,第一印象停留在相貌身材上,肤浅至极,故而如上两者成为男性识别女性的充分条件。然而,从女性身上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学识、纯正善良的品格,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才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起不了必要的作用,而必要条件,才是关键所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充分条件的充分性会逐年降低,而必要条件的必要性,与之相反,呈逐年提高的态势。所以,姑娘们,请你们相信,如果你欣赏的人不欣赏你的话,没必要为此烦恼,修炼好内功,提高自己的品味,自然会有欣赏你价值的人,主动靠近你,主动追求你。如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自由奔放,敢爱敢恨等优秀的品格,不就吸引了瑞德·巴特勒这位绅士的注意,并使之为其痴恋不已?如果斯嘉丽·奥哈拉不是这样一位勇敢的女孩子的话,自然也不会有人中龙凤般的瑞德·巴特勒为之倾倒。解脱的关键,还是在自己身上。
余秀华在《我爱你》,说尽了单相思的卑微与勇敢: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没错,单相思是很难受,如毛阿敏的那首《相思》所唱:“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清”,可是这份难受除了自己消化以外,又有几个人会懂?而这份难受你希望除了单相思的对象能够明白之外,很大概率,你不会希望有别的人来分解消化你这份苦楚。而更大概率的是,你的这份希望会落空,最后还是得自己消化。你难受着你的难受,别人依旧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你的这份苦楚还有意义吗?必然没有!而且,除了感情之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别这个更有意义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发现,等待我们去发掘。因此,这份单相思的苦痛,真的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