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
乍听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这轻飘飘的一句话似乎透露出一种道理无用论的论调。是呀,我们似乎都知道很多道理,但是这些道理仿佛并没有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太大的改变。
那是道理有问题呢?还是我们自己有问题呢?或者二者都有问题?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似乎我们不应该将自己过不好的责任推卸给其他的人或事,那么责任主体只能是我们自己。
如果作为责任主体的我们,在足够努力的前提下,却感觉依旧没有过上让自己满意的生活,那一定是有一个原因造成的,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个人觉得,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仅仅“听过 ”很多道理,而已。
道理千千万,我们如何去识别道理,学习道理,将道理内化,使其成为一个工具真正为我所用。
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才能学会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
目前来说什么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刻意练习。
1、什么是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是假设,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百度百科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看起来真的平淡无奇,不就是下意识的训练么?这有啥好去探讨的。其实没那么简单。
首先,刻意练习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因此现阶段我们是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成果的可靠性(不是像异类一样的,给出了一个不靠谱的一万小时理论,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其次,基于上述假设,刻意练习就是那条可以让普通人跨越鸿沟变成专家的那条道路,这条道路只要你想走,并按照刻意练习的方法来走,就可以取得巨大的飞跃;(原书中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能力跨越的例子,这里面没有天才,没有天赋,没有门槛,只有刻意练习)。
以上证明了刻意练习的可行性,下面接着讨论刻意练习的具体内容。
刻意练习适合于那些已经具有成熟方法的领域,三大步骤:1、明确要练习的领域和目标,并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2、刻意练习,或者我理解的下意识的练习;3、有效反馈。
一听到刻意练习,我们普通人往往脑子里冒出的第一反应就是练习,只有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目标。而刻意练习恰恰就是要告诉我们,刻苦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刻意练习更关键的是“刻意”二字。
我们所有的练习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目的性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之上,并且要时时得到有效反馈去改进,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
2、刻意练习,要练习的是什么?
刻意练习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方法论,一套如何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论。接下来我们就该探讨一下刻意练习的对象是什么?刻意练习,练习的是什么?
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大家回顾一下,作为号称我们是一群上进的007ers,我们在进行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技能?思想?你是否有在学习了一大堆东西之后,茫然回顾,发现自己好像啥也没有学到?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假如你也有上述同样的困惑,那么下面的内容非常值得你思考。
高手在学习的时候学什么?
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就是“思维模型”。在刻意练习的书中,这个概念被翻译为“心理表征”,万维刚老师解释的更通俗一点就是“套路”。“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
高手们之所以成为高手的诀窍在哪里?就是因为高手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模型,并能更好的应用这些思维模型。
为什么思维模型这么重要?
我想每个人都听过芒格老先生的名言,“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思维模型就是我们的思想武器,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手里只有几把锤子,而是希望自己的武器库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容的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查理芒格讲过,大约掌握了100多个有效的思维模型就可以成为比较厉害的人。所以,这还是一个可以去奔一奔的目标。
具体的思维模型是什么?
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
是能解释现象的概念。
思维模型是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
具体一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孙正义的时光机模型、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围棋棋手的棋谱、运动场上的战术等等。
3、刻意练习的关键是什么?
一句话:将思维模型种到你的脑子里去。(这是借用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的原文)
为什么是种到脑子里呢?
熟悉一点认知科学的战友都知道,建立一个新的认知的过程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神经元链接的过程,这一条新的神经元链接必须通过不停的重复,不停地重复,才能建立起稳定的链接(在刻意练习一书中,这个过程被描述的更加准确,我们的神经元链接就像一条电缆一样,而髓磷脂就像电缆的导线一样,随着刻意练习的增加,髓磷脂就会在这条链接中不停的累积,电缆就会越来越粗,电信号就会越来越强,最终这条神经元链接就固定下来。)因此,一个新的思维模型的构建,就是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长在我们的脑子里。这条链接就是吴伯凡老师所讲的高带宽链接,也是成甲老师所讲的融会贯通。
这还是在现象层面解释刻意练习,怎么来实际行动?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1、学习道理,总结规律;2、自己找至少5个以上应用了这个道理和规律的案例和场景;3、思考这个道理和规律如何具体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4、指导行动并及时反馈。重复以上4条。
我自诩为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但是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之所以成绩了了,是因为自己实实在在是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学得多,习的少。并且是学的内容多,但是学的套路少,我只知道去学,但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学什么?更少思考学完了要怎么用。完全是陷入到一种低水平的勤劳当中。如果没有建立起一套高级的思维模型,而仅仅是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中添加信息和知识,这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亲爱的战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学习上面临同样的困境,请从现在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试着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去有目的和目标的反思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