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学起,很多事情,没有人教我们能怎么做,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了,比如:传纸条。是谁最开始上课不好好听讲,想出这样一个绝妙的想法来逃脱老师的耳朵 ,我们在上课时还能不停止交流。课上,老师认真地讲课,殊不知,课桌下传递的是同学们躁动的纸条,有时候,一个纸条,可以在一个班的手上转一回,留下了不同的人的字迹,那就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创造的,属于我们的纪念物吧。
传纸条是一项需要默契的行动,稍一不小心,没有联系好纸条的下一个主人,就容易被老师发现,或者碰巧被自己的仇人看到自己正在说他的坏话,这就使得我们在传达纸条的过程中压力山大。
纸条是怎样的呢?纸条有可能是我们从课本上撕下来的一个小角,有可能是我们为了方便,而随便从桌子上找的一张零散的草稿纸,又或者是我们郑重地准备好一个本子,每次传纸条都从本子上撕下一页,来传递今天的大事件。我小时候传纸条呢,多是在草稿纸上撕下一页已经写过的,在草稿纸的空白缝隙里,写着只有对方才能懂的文字,因为说些小秘密,要有保密性,我们会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说起最初为什么会传纸条呢?没有人告诉我,你可以传纸条来获得怎样的一种好处,也 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小小的学生,传纸条可以怎样玩,怎样才不被老师发现,虽然在后面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也找到了传纸条的有趣之处,但是仍然没有将纸条的奥秘传给自己的低年级的学生,大概是要他们也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传纸条是怎样传出他们自己的特色的吧。
可能,偶然的一次,我们都想在老师讲话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和同桌讲话,分享一个小故事,但是我们在课堂上是被要求专心听讲的,为了不让老师发现,我们只能够将想说的话用文字或者其他方式在纸上呈现出来递给对方看,对方又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初的同桌之间的小纸条是不需要经过精心折叠的,但是后来慢慢地发现,我们想和座位离我们比较远的同学说话,我们的小纸条就需要穿越整个教室,如果不折起来,全班人都会知道我们的 谈话,要是刚好说着小秘密,那得多尴尬啊 。所以啊,后来纸条变成包裹着的东西,为了不让中间传递的人看见,也是为了让对方看见的时候享受那个慢慢拆开的过程,保留一份神秘。
其实,我每次拆纸条的时候和传纸条的时候,心跳都是加速的,我期待自己传出去的纸条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和回答,又害怕和紧张看到对方的答复。不知道有没有人是这样的感受呢?每一次传纸条都会有不一样的 情感体验。
纸条并没有那么快地从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消失,它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也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为我们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都带来了方便。像是初中,传纸条是为了逃离老师的法眼,突然有什么急事要和对方说,就很有默契地达成共识:课堂上,有事纸条联系我。我知道你的地址,我知道你是否方便联系,我也知道你何时回回信,何其棒!我传过纸条,给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大概是因为羞涩,不敢当众去找他,只能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得到他的回复。初中,我做过中间人,看着纸条从我的手中路过,传给谁谁谁,然后一段时间后,又传给某某,那时候似乎很乐于做这样的事情,传来传去虽然不是给自己的但是也从不觉得不耐烦,但是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自己喜欢的人和别人传纸条,自己又免不了揣测和吃醋,产生很复杂的感情。
到了高中,纸条成了一种频率比较低的沟通工具,我们慢慢有了默契,可以使用无声的语言和动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因为我们渐渐长大,思想慢慢丰富,脑子里想的不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再对着自己的好友吐槽某某的不好。我高中写过的小纸条,大多是为了安慰一个因为考试而受伤的同学,一个心情不好的朋友,或者是有产生矛盾和误解的同学。有些事情,说出来觉得矫情,就写吧,有些事情,又不得不说。高中还是为小情侣传过纸条,他们耐不住课堂的寂寞,很需要这样的联系,来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吧,或者有些情侣被迫分得远,只能这样来保持 联系了。
上了大学我就没写过纸条了,每个人都使用手机,还需要什么纸条呢?但是纸条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纸条里承载的,满满的都是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