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二八原则吗?
二八原则是一个带有统计特征的一个经验性原则。它可以用于解释很多事情,比如牛顿的一生的成就就在他年轻的那短短几年几乎全部完成了,可能还占不到他人生所有时间的20%;比如世界上很少的一小撮人占有了绝大部分的财产资源;比如你一生的道路其实就在于某几个关键的选择。
人们利用二八原则,好像发现是一个世界的本质,扬着头,好像在说:“看,世界就是这样。”然后抽一根烟,继续他原本的生活。
马克思在墓志铭上写到“过去的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发现二八原则,进一步解释二八原则是过去的哲学家干的事,现代的哲学家应该站在前面那些巨人的肩膀上,再进一步,提出改变一个人的方法,甚至一座城,一个国的实践方法。
本文分两部分:
01 解释真正的二八原则
02 提出如何应用并作出改变
01
所谓的20%、80%,第一要注意其实两个具体的数字更多是代表少数多数的概念;第二要注意本文所讨论的二八原则更多是二八原则的引申意义,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主要应用与经济学的原则已有所不同,他们总是倾向于关注那20%。
人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你看到的少数、多数也许并不一定是真是情况。也就是说所谓最重要的只占一小部分我的看法是,我们刚好看到的起重要作用的只是那一小部分,而还有很多没有被看到,仅此而已,并不是说它们不能起重要作用,更关键的是,这些你看到的、你没看到的,它们就像冰山一角现象所阐明的这里那般,本为一体啊。
02
我要说的是,八二原则,虽然人们观测的到起重要作用的只是那20%,然而那20%却往往要靠80%来支撑起来,而且,当换一种环境条件,说不得就是那所谓的次要的80%来起关键重要的作用了。
人渴望被关注是天性,渴望成功是实现前一步的途径。所以,如果你利用大多数人认为的二八原则去做事,我相信你不会达成目标。不信请看下文。
我从《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总结出来的是:在机会消逝,还未来临时不努力不坚持,就会接不住那份“后来”的机会,松子她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总是要先有“男人”(机会)才肯努力,可是这种先后顺序,这种生活原则,注定不受上天眷顾。松子她总是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可她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看过电影的都知道,那是我们都不愿意接受的人生的结局。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寂寞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也就是很多人认为不重要的那80%的时间你在干什么,你在想什么。我坚定的认为,80%是先,20%是后,先后顺序绝不能混淆。
昨天我看了会早就了解到却迟迟没有看的一档综艺节目,原因当然是我本人对综艺节目不怎么感冒。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奇妙,我随意点开了一集,刚好是有何炅的那一集,何炅刚好在那一集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六个小伙子缺的不是努力劲儿,而是机会,但是,如果他们在没有机会的时候不努力,我怕他们等到机会来临时他们会接不住。”这和我从《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所总结出来的句子何其相似,就此而言,我与大名鼎鼎的何炅也算是神交一次了。
正所谓世事复杂,人生何处不考验。我要说的就一句,你在寂寞的时候仍然要努力,你在没有机会的时候仍然要努力,你在没有女朋友的时候仍然要努力学习爱的能力,等到他们相继来临时,你就能把握住他们。就算你因少了些努力,错过了些机会,你会知道这是你应得的,你更会知道,如果你还有时间努力,机会还会来临。这里放一个链接《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非正式影评 - 简书,里面会详细探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人物情节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