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执着于寻找意义的人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问这个问题的呢?
从开始的浑浑噩噩很多年,到挣扎痛苦寻求解脱,再到开始自察寻找问题根源。然后,就问到了意义这里。
从17年的12月开始执着于寻找答案。寻找内心挥之不去的窒息感是什么, 如何得以平静的答案。很多人说去行动,去尝试,可内心依然会涌现出一种质疑: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为了做而做是不是一场盲目的作秀?做完之后呢?
正如三七所言,“在生活里,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对意义刨根问底。仿佛解决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呢?' 的天问,内心对完成某一行为的重要性明白之后,这件事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完美达成。” 类似于认为只要做喜欢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遇到爱我的人一定会好好生活等····
所以我一直拼命地寻找关于活着的意义这个问题的一个我接受的答案。为此,我去了殡仪馆,想通过近距离感受死亡,让我真正对它感到恐惧,从而激发我对生命的热爱珍惜。而事实是,什么也没有。答案本身不会从虚无中创生,我对生活的不珍重,生活自然不会回我以答案。
还去了比尔·维奥拉的影像作品展,试图从那些作品中感受抽象的关于灵魂,关于人的来源和归属等问题的感悟。因为对道的理解不足,对作品背后的含义认识不足,我又成了一个走马观花的看客。
最后得到的一个比较接受的答案来自奇葩大会的可乐的那段话以及延伸的解读:“追求意义本身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而活着本身也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活着本身不就是意义本身嘛。也许问题没有答案才是答案,意义的意义是寻求意义。” 这个答案让我对意义的追寻暂时停止了下来,我以为我找到我接受的答案了就能踏实下来了。
然而痛苦依旧。我不知道我要的是怎样的自己。不知道怎样赋予我的生活意义。
直到遇到ting,遇到醒来, 遇到三七。
02 寻找意义的逻辑悖论
醒来就像我最后的救命稻草,每时每刻都恨不得冲过去,体验一次“死亡”,聆听一次死亡十四问,见一见三七她们,盼望着她们告诉我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告诉我下一步该怎么走,告诉我如何确定真实的自我和真正想要的东西。但又因为这是最后的希望,因而显得无比珍贵,我怕太早使用了它,万一没有得到我要的答案,我岂不是更崩溃?
就在这样的纠结中,看到三七的文章《不好意思,我们不卖“意义”》。她说,“如果生活中五味杂陈、又有切肤之痛的境况都不能让我们找到意义,那一次购买来的体验又凭什么做得到呢?”
该怎么形容看完三七的文章后的感受呢?开始有种“果然谁也不能给我答案”的崩溃,后来,突然就平静下来了,是那种,内心真正宁静踏实的感受。因为,三七已经给我答案了。
“意义是最后的盖棺定论,而不是事前的鸡血鸡汤。它更像是感悟的升华,而非用于说服自己的鼓舞。如果把意义当作找寻的目标,原本就注定无所得。”
“当生命尚未开展的时候,意义难以显现,轻浮无力。”
三七的话仿佛一束光,击破了我的所有混沌。我终于彻底明白:
抛开生活的体验去抽象地寻找意义注定不会得到真正的意义。我一直找不到意义是因为我一直未曾真正投入生活。很多时候过于沉浸在“想明白”一件事之中,却忽略了想明白并不代表做得到。对于“活在当下”这句话此刻有了无比深刻的体会:认真投入到当下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当下的美好和难过,专注,沉浸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比因为虚无缥缈地思索而游离于生活更能体会到活着的感觉。
03 问路不问理由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在等午饭上桌,原本食欲不振,郁郁寡欢,和同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看完文章的瞬间心口盘着的那些郁结好像瞬间被移开了。我忽然胃口全开,觉得饭菜是如此美味,也认真地参与到同事们的聊天中,觉得她们是那么的可爱。下午面对一团乱的办公桌,我也冷静地继续整理自己未完成的事宜。
我终于按下对意义的探寻,愿意好好投身于日常的琐碎之中了。
就像我曾经写的《在这个年纪里问幸福会不会太早》一样,在我没有好好的形成完整的自我之前,我终究无法得到真正意义的答案。
所以,真正需要做的是:确定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树立目标,确定方向,追寻自己的人生,对自己有更多的要求,畅想未来。以终为始,燃起对未来的渴望,去看见更多的活法。
折腾之后,再回来问:这一切,是否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