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临,气温骤降。风紧雨疏中,我们四朵铿锵玫瑰如约游走小白岭古道。
老一辈人常说:“东吴小白,呒人晓得。”这一句宁波老话意思是:东吴小白地处山区偏僻之地。但在上个世纪末,小白西瓜在宁波东乡以瓜大而甜出名。如今小白村以新农村面貌大展宏图。
古时候这里曾经是天童寺的朝拜圣路之一,朝圣者踏出的小白岭古道穿村而过,村因路名所以叫做小白。
村中古道,现已改成宽敞的水泥路。虽然少了古朴风味,但利于百姓出行与生活。我们从小白河头出发溯溪而上,溪水叮咚。两旁民居白墙黛瓦沿溪而立。25年前,我携老公来这儿看望闺蜜生了女儿,之后又来过一次,然后各自安好,忙于生计,只是偶尔电话联系。现在村貌大变,我竟不知闺蜜家在哪头?
村头路边有一口水井,井边用小块的卵石砌成簸箩状,井水茂盛而且纯净。这口不起眼的水井叫中透并(古并跟),是明崇祯四年,名僧密云圆悟奉诏重建被水灾冲垮的天童寺,因重建的石料、木材等材料都需靠着人力及驴、马沿着古道运往天童。于是天童寺就在这里建了个驿站,供商旅及民工体息,并挖了这口井,距今已有将近400年历史。
小白村由几个自然村落组成,沿着古道又到了一个村口,迎接我们的是一棵百年古树。枝干虬曲苍劲,黑黑的树皮似一位耄耋老人布满了岁月的皱纹。树旁有一“候茶轩”是一凉亭。进出村子得从它下面穿行而过。村中老妪告诉我们,除去隆冬季节,这儿是最热闹的地方。这始终如一的古树与凉亭立于村口给人真实而又亲切感,也给予了我们几多诗意的遐思。
我们带着一颗好奇心前行,见路旁有一简易作坊,原来是在烧白酒。主人是个黝黑的汉子,请我们入内仔细观察,屋内全是高粱,可惜蒸馏白酒还不当时。没走多远,又见有户人家庭院里摆着不少盆景,因为喜爱,就进入想多看几眼。主人闻讯出来,却是小陈多年未见的故友,嘘寒问暖,欣喜万分。
水泥路的尽头是原先的古道,中间条石,两旁鹅卵石砌成,路面宽阔,适合马驴车行走。低头行走,抬头见小白塔已在眼前。
此时寒风凛冽,小雨斜疏。我们在塔门前稍作休息。小白塔也称五佛塔,老辈人都称镇蟒塔,是镇住祸害百姓的恶蟒所建。应疫情,塔门禁闭。塔旁有一亭叫“揖让亭”,亭内有石柱,柱上镌刻:“虽蹊也,汤来少饮,味如酥。其芳乎,到此略停,神自逸。”天气寒冷,不敢久留,冒着细雨前行,好在老天成全,无淋漓之苦。
塔旁又见一古道,我们四人都没踏足过,来往不见人影,山道空寂幽静。我想人生至美,本在孤寂处、风景里。于是斗胆前行。次古道有一大段是新修的,尚有二、三十米没有完成。我曾看到过一篇报道:6月10日浙江万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50余名大三学生,为开展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小白岭支道修复工作。想着大学生们学以致用,回报社会,心生敬佩。心里暖阳,脚下更有力量,大步向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绕一大圈,我们回到了出发地,好生欢喜,居然不用走回头路。
敢问:这世间最勇敢的人?就是认清生活并且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