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中醒来,对一些快感不明显的活动也会感到满意,比如说读一本书(读书不会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活动,读教材更是如此),或者是开始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这或许会带来一定的快感)。然而,当一个人完成了一些更为刺激的活动,比如玩游戏或看电视综艺节目,他会发现自己很难再投入上述的那些快感不足的活动中。他感到的无聊和抗拒等同于他在平和的状态时面对一件令人不悦的活动时的感受(比如一件不太紧急的日常琐事)。
我们能从大多数人读书时的心理状态中观察到这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一直令人困惑且令人不悦。我们注意到,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会突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而不再去理解书中的意思。一旦走神,我们就很难再次开始阅读,因为不一会儿我们又会开始想自己的事情。原因是侵占大脑的那些思绪往往比读书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快感。一旦一本书的内容引起了一连串更为吸引人且令人愉悦的想法,玩味这些想法就会无意识地代替阅读。然而,如果一本书的内容让人想起一些令人焦虑或愤怒或悲伤的想法,或是带来任何的不悦感,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试图缓解不悦。
在每一种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都不由自主地偏离了阅读,要么是为了思考一些更为愉悦的事情而放弃了阅读,要么是因为阅读的内容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感受。这可以解释同种性质的所有场景,比如在听演讲或讲座的时候,我们开始走神,想一些其他的事情。
看到这一段话,感觉好熟悉,有一种,说得不就是我吗?我在读书的时候,时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读完之后,完全想不起来书的内容,这应该就是走神了。
书中举的这个例子是看书,对于我来说,可以换成学习,说的更具体一点就是看学习视频的时候,我经常的走神。第二段写得就是我的感觉,太真实了。不由自主的想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那时候集中注意力,真的很难受。
大脑缓解不悦,是一种本能。而学习就是对抗这种本能。
想好好学习,要自己心里真的接学习这件事情,学习真的可以让自己产生愉悦感,大脑才会集中注意力。
不然,你真的永远都只能“坚持”学习,和自己的本能做“对抗”,你就会感觉很累,随时都可以放弃,当你不去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一种解脱。
让我想到网上宣传的课程,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多少天,培养一个好习惯之类。不要相信,都是骗人的。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因人而异。别人可以学的很好,进步很快,是因为他们在这样的事情,找到了乐趣,所以坚持下来。
对于你,可能就是找不到乐趣。不要拿别人的优秀,来衡量自己。比如,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凭什么做不到。其实同理,你做到的事情,其他人也有可能做不到。
自己不喜欢,让自己感觉不到开心的事情,永远都养不成习惯。我现在都学习一年了,也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
哪有像人家说的一样,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一件事情做久了,偶尔不做,都会感觉不舒服。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如要我可以不学习,我能开心死,一点都没有什么不习惯。
习惯虽然强大,但“不开心”永远成不了习惯。当自己的本能和想要做的事情,达到统一,这件事才能做的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