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德基遇到一个年轻男子,穿着蓝色校服,神情紧张而又焦急,在店里到处问人:“你看见我爸妈了吗?你看见我爸妈了吗?”
绕着店里问了一圈,始终没有答案,他开始在店里大声喊叫起来:“你们谁看见我爸妈了?你们谁看见我爸妈了?”喊了很多遍都没人回应,他就开始试着用英文喊,但始终没有人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员觉得他影响生意,在男子再一次喊完后,回了一句:“看见了,你快去外面找找吧!”男子好似没听见,蹲在地上一遍哭一边喊。
有人正准备上去看能帮什么忙时,警察来了,警察找人比较容易,大家也就松了口气。
那个男生和警察出来商店后,一直在门口徘徊,不知道再说些什么,突然朋友跟我说:“快看,那个人口袋里装着剪刀呢!”
我愣了一下,细想后开始害怕,我怕的不是那个人的意图,我怕的是我的想法。
看他第一眼我就下意识认为他可信,他需要帮助,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想当然
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接收这样的观念,面目和善,干净整洁,我们会认为其品行好,面目可憎,不修边幅,我们认为其品行不好,这样的想法对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先入为主的现象还有很多。看到房间整整齐齐,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主人干净整洁,其实今天家里来客人,刚刚打扫过。我们看到有人身上有刀疤,觉得这个人可能混黑社会,为人肯定很凶恶,或许他的刀疤是见义勇为的呢?……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因为生活中有大量的例子,我们自我总结了一套规律,毕竟每出现类似的问题,都去思考,是一件很耗能,耗时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每次仔细分析,所以我们通过大量的生活经验或是父母长辈的告诫,得出经验,这样的经验并不是说错的,大部分情况都是对的,但我们不能总忽略这些小概率事件。
我并不是要钻牛角尖,非要在意这些小概率事件,我是想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真的是对的吗?我们是不是带有自己的偏见呢?
反复思考这一点很重要,能提升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所以本文中那个男生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思考过程,我们不能看到衣着干净的人,就认为他一定是好人。
助人为乐也是一样,我们并不是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就冲上去要帮忙,对于拉架,你知道那一方是正义的吗?有些人晕倒在路上,你就要去扶吗?很多的病晕倒在地是不能碰的,否则会加重病情的。
当然,我并不教你不要去帮忙,我不是让你变冷血,
我想说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去思考一下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