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对自己作品的自评。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如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反对封建束缚,要求思想自由平等。而林黛玉是这样的。
林黛玉的美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是一种清高孤傲,遗世独立之美。作者是这样描写她的:“两弯似蹙非蹙膏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泪,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初见时,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黛玉聪明,身上饱有浓郁诗书气息。她诗思敏捷,每当诗社赛诗时,黛玉总能标新立异,技压群芳,其中《葬花吟》更是她的代表作品。“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我印象最深的几句,着实让人佩服黛玉的才华,她总能将普通的花木山石诗化成有血有肉的形象,融情于景,赋予其灵魂。
从课文选段中不难看出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细心多虑,又知书达礼,有教养,为人小心谨慎等。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多愁善感,“见花掉泪,对月伤心”正如歌词“这孤单的滋味,我慢慢的体会”,孤芳自赏,顾影自怜。首先她从小体弱多病是泡在药罐子里长大的,对自己久病不愈,也无能为力而又自怜伤感。再者,年幼丧母,小小年纪承受丧母之痛,后父亲也相继去世,她孤身一人,又寄人篱下,为人处世只能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 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太过压抑自己,无法随性而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又互相倾慕,而每黛玉看到宝玉和宝钗或其他女子过于亲密时,黛玉就会伤心感怀,这也是她多愁善感原因之一吧!
其实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极其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虽然结局并不美满,甚至充满了无尽的伤感,但黛玉的这种小心谨慎,坚持自我,反对传统道德压迫,坚持真爱的内在品质值得学习。故而,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处处小心谨慎,俗话说“小心使得万年船”。
周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