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此生不负良缘千里共婵娟。
你说每一段姻缘都是刻在三生石上的,一世为夫妻便生生世世都是夫妻。可是,我宁愿不曾遇见你。因为你不在我的世界里啊,我怎么舍得你爱我而不得啊。
————李寄雨
初见
催髫小儿门前戏,折花拟作青梅来。
他是落魄皇子,生母被杀,母族被猜忌。为保性命被寄养在无名小镇,蛰伏十又五年。
她是邻家小碧,不谙世事,天真欢愉。跟着父母经营一家茶馆,闲来无事最喜听说书。
每日清晨,小姑娘都要爬上门前的枣树,看一看阿爹的船有没有靠岸。每天傍晚,小姑娘都在门前的石板路上蹦蹦跳跳,迎来送往。银铃般的欢笑声惊扰了书生。
书生的书房紧挨着着小姑娘家,每天书生着一身白衣都坐在书桌前卖力读书,直到街道上传来小姑娘的欢笑声,便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偶尔依靠在窗前,一眼便望见那个催条小儿,穿着鹅黄色的衣裙似一只精灵在石板路上翩跹起舞。只是那时候的书生并不知道,就那一眼便足以消解半生的艰苦,情不知何起,便一往而深。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低下,小姑娘的父亲虽为商人却有一颗入仕之心,无奈子嗣单薄,半生只求得一个小丫头在膝前,遂颇多宠爱。也曾想过教小姑娘读书,当半个儿子养。因着邻居缘故,小姑娘时常送茶叶给书生。时间久了,也熟识起来。书生遂提出教小姑娘读书识字以报茶叶之恩。遂小姑娘便跟着书生识字。
小姑娘生性贪玩,每每惹得书生气极,也吃过不少板子。所幸学识每日渐长。
每逢春日,小姑娘常央着书生去后山上玩耍。后山春色正茂,尤以桃花为盛,十里相连,风起便漫天粉红,小姑娘笑得不亦乐乎。那日,书生在心中念了数十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书生是个好书生,模样清秀,身材修丽,举止文雅。惹得山上无数姑娘苦害相思。书生看着眼前奔跑的小姑娘心理一阵苦笑。那日后,无数媒婆上门说亲,都被书生巧妙回绝。可是小姑娘时常带来的情书,香囊,手帕惹来书生愤怒。看着眼前天真懵懂的少女,书生心理眼里无奈连连。
转眼间八年飞逝。小姑娘也到了及笄的年纪。及笄那日,书生以玉相赠,小姑娘爹娘笑弯了眉眼。
及笄后,小姑娘再不能跟着书生读书了,每日被母亲呵斥在房间绣嫁衣。可是小姑娘笨呀,绣不出精致的花朵,也绣不出成双的鸳鸯。每当母亲去到茶馆,小姑娘便偷偷翻墙角跑到书生书房,放松放松。书生也常常教导小姑娘何为三从何为四德。小姑娘却言,巾帼焉让须眉。女子也能有所作为,也能有一番天地。小姑娘立志要将自家的茶楼开满天下,成为天下茶庄的主人。每每这时书生都被小姑娘的自信的眉眼吸引。小姑娘的所有才学都是书生教导,那宽阔的胸襟,远大的见识早已在小姑娘心中落地生根。
小姑娘的母亲常教导小姑娘要享受生活的柴米油盐,小姑娘却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
中秋之夜,小姑娘如常偷偷拉着书生去阁楼上赏月。一入座,小姑娘从兜里掏出精致的月饼,与书生分享。那夜的月色很美,醉倒了天底下的痴情儿女。书生向小姑娘索要一枚荷包,小姑娘嚷嚷着拒绝,书生心理阵阵失落,连天上的月亮都缺了一个大大的口子。
不久,媒人上门说亲,是城东布庄家的少爷,仪表堂堂。小姑娘哭闹了好几日。所幸父母的坚持,也便没有急着定下亲事。
那日过后,小姑娘也渐渐长大了,也明白一些事情。也知道学着做一个女子。就像隔壁茶馆的女儿,一门不出二门不迈,说话轻声细语,走路宽宽多情。可是本性很难改呀。
小姑娘的烦恼总是这样没由来的来,又快快地去了。当小姑娘皱着眉头问书生时,书生一阵窃喜,他的小姑娘终于知道长大了,也忙着安慰小姑娘。小姑娘寻思着书生常教导她三从四德,肯定是在劝慰她,私底下肯定也嫌弃自己的毛躁,但书生眼里的真挚却叫小姑娘安心。就这样小姑娘的烦恼一下子就消散。
望着小姑娘奔奔跳跳离开的身影。书生感叹,淑女贤惠不及你的灵动活泼半分。
为报答书生的安慰,小姑娘决定给书生绣一个荷包。本想绣竹子,成品确似歪歪扭扭的韭菜。书生嗤笑,小姑娘脸涨得通红,撅着嘴嘟囔着韭菜可比竹子实用。不由分说的要抢回荷包,一个趔趄跌倒在书生的怀里,抬头看见书生深情的眼眸,一阵惊呼害羞着跑开了。一阵风跑到家里将自己关在房间半天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
小姑娘这一躲便足足有半月之久。书生也不急,等着小姑娘慢慢接受自己。终于小姑娘按捺不住跑到书生那里询问,结果又是一阵脸红。
小姑娘满十七的时候,书生携管家带着聘礼来到小姑娘家里,小姑娘的爹娘露出欣慰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