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那些坑(三)银行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去银行存钱,柜员顺手推荐了一款保险,说:“你把钱存着还不如买这个保险,它能利滚利,不幸出了事还能赔钱,比干存钱划算多了!”这个场景是不是感觉非常熟悉,你的家人有没有人中过招。如果没有经历过,下面的内容一定要好好看。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小王在4年前一个炎热的下午到银行存钱,柜员顺手便给他推销一款保险:“你把钱存着还不如买这个保险,收益高,还能利滚利,要是出事儿了还能赔钱,比干存钱划算多了!正好我们现在有个活动,买这款保险送电饭锅。明天活动就结束了”。小王寻思着,收益率挺高,还有保障,于是就买了,一年6000多,抱着电饭锅回家了。
前不久,小王想用钱,想着自己当初“存的保险”,打算取出来,结果被告知只能取回1880,四年一共可是交了2万4啊!找银行理论,大堂经理告诉他当初卖他保险的人已经离职了,他们不管这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银行保险提防这两大坑
银行在公众心目中是一个专业金融机构的形象,还有很多带有国家背景,是值得信赖的。保险公司也是看中这点,希望借助银行这个渠道销售保险。这本来是好事,但有些柜台人员会有意无意误导前来办理业务的人,那就容易出大事了。就像上面提到小王的例子。
1、混淆概念,以理财的名义卖你保险
给你介绍的时候不说是保险,说成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理财产品。或者更加隐晦,什么都不说,只谈收益,让你误以为那是一款理财产品,引导你签合同,只要你签了字,那么你就上当了。你以为自己买的是理财产品,其实是一款保险。不知道有多少去银行存钱的人,结果买了保险。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保险本质也是一种金融产品,但是它跟理财绝对不一样。避免买错东西,签字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很多人本着对银行的信任没有多问,亦或者嫌麻烦就不看所买产品的具体说明。其实判断摆在自己面前的产品是理财还是保险很容易,但看名称,所有的保险产品名称中都会出现“保险”字样,也就两三秒的事,这个不会花费很多心力就能简单识别出来。
保险产品 ≠ 理财产品
2、给你一个极具诱惑性的收益率
向你推销的时候,会反复强调这款产品收益有多高、回报有多丰厚,或者是对保险公司的股东、经营状况夸的天花乱坠。
凡是遇到好的冒泡的事情,永远要长个心眼,怎么好事儿就这么容易让我遇上了。当你进一步了解保险产品的信息,比如保险产品的除外责任,提前退保产生的损失、费用扣除情况,你可能发现,保险确实达到了你期望的收益率,但是它在别的方面有限制。例如你不能随时支取全部保险金,只能在规定好的时间支取有限制的一笔金额,有的甚至十几年以后才能支取。一旦选择提前支取全部保险金会有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这是牺牲了保险金的流动性,换取让人满意的收益率。
买保险,不能只看收益率。
我所看到的
每次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都会有意观察理财服务区的情况,在那里咨询的多数都是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没有太好的投资渠道,对银行充满了信任。
我所了解和听到的关于“去银行存款,结果发现买了保险”的案例,多数都是发生在老来年人身上。上面案例中的小王只是个缩影,实际上是很多老王被带进了这样的坑。一线城市的银行相对规范,而小城市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说这么多并不是否定保险,只是要弄清楚它的功能是什么还有限制在哪里。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如果只是看到一面忽略了另一面,就容易作出错误的决定。买保险是一个专业的事情,不能太随便。
总结
保险产品 ≠ 理财产品
买保险,不能只看收益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也欢迎转发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让每个家庭拥有适合自己的保险 Proper insurance for every family
如果你有问题想咨询或者阅读更多文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