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杨绛先生,在朋友圈浩浩荡荡的几天转发杨绛先生逝世及生平文章,对杨绛先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开始看《杨绛传》作者写的很好,像散文的文笔,娓娓道来杨绛先生的一生。我只看到了杨绛和钱钟书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关怀祖国回到上海那段。
为什么对杨绛先生产生产生好感呢?第一因为她是才女,女人总是羡慕嫉妒女人的,看杨绛传学习一下才女修成记。第二羡慕她和钱钟书的爱情生活,是我理想中的文人般的生活模样。
书中从杨绛先生的家庭,先生的爸爸开始说起,不得不承认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优越(不指经济,虽然先生的爸爸一直是高官,但是家境平实和温馨)的知识分子家庭为先生的童年添了不少书香,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看了不少书,看书和宽松的环境为孩子的成长奠定所有的基础。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 给孩子提供好资源,要想看能看到书。(主意也不能贪多,如果有机会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研究育儿的经验给大家)
那时候远不如现在大环境这么好,社会总有动荡,杨绛先生从没间断过学习生涯,终于上了她心心念念的清华大学,与钱钟书相遇、相恋,而后结婚相伴出国留学。相识,相恋期间钱钟书每天一封书信写给不爱回信的杨绛先生,两人鸿雁飞书互诉衷肠,切磋读过书念过的诗,真是羡煞旁人。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能与恋人在洒满阳光的图书馆看书学习时而讨论、打趣。这个愿望随着时光流逝不能在实现。结婚的时候挑着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结的婚,想在婚后享受同看一本书同说一国话的乐趣。先生却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令我骄傲)可惜由于工作繁忙不怎么看书,偶尔看书却和我的兴趣大相径庭,我先生分析:“我们男的爱看历史,古文及诗歌”我却爱看三毛,红楼,有了孩子之后又转向育儿类书籍,从此走上育儿育己的道路,看越来越多越广的书。弥补以往没后读书而浪费的时光。至此,大学时期美好的愿望不能在实现,但是不要悲伤,因为我爱的三毛和荷西也不看同一本书,不是彼此的另一半,是两个灵魂独立的个体,也能那么恩恩爱爱相守6年,如果不是意外,我相信是相守一生。
自己没能做到,看别人尤其是杨绛先生这样的贤妻才女能过那样的生活,我读着沉浸其中也能感受到美好。看别人的人生经验,更好的指导自己完美的走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