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表演”
一、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数学,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低年级孩子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如果能够在从事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运用适当的形象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数学理解,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让刚入学的学生爱上数学。
在教学1~10的认识时,我自编了一套“身体数字操”结合 数字儿歌,让学生从接触数字开始就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10这10个数都可以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摆出,一边朗诵儿歌一边摆出可爱的造型,学生积极性极高,能深刻记忆各个数字的特征相貌,并深深地喜欢上数学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数学,可以把数学中抽象的算理内容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开发数学思维。
图片
数学中的许多算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更别说通过算理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了,把抽象的数学算理转化成具体的形象的易于理解的手势语言,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以及数思维的开发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来求。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此时我若教学生用手势表示,学生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印象也要深刻得多。我教学生利用肢体语言,用夸张的手势动作,比划出加法的思维过程:一只手比划出一部分,另外一只手比划出另一部分,再做合起来的动作,即把两只手从两端向中间合拢,意味求和。并边比划边说:“把这部分和另外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它们的总和了。合起来就是把它们加起来,所以求和问题用加法解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求和用加法的含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数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图片
很多的数学概念既抽象又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如在教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时,我让学生用动作表演“抱”和“摸”, “摸”的是平面图形,需要“抱”住的是立体的图形。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知道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数学,可以辅助口头表达。
图片
一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让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减法的意义的理解,很难,通过手势动作的辅助就可以很直观清楚的表达出自己对减法的理解。引导学生把两只手合起来放在胸前,并说“原来一共是这么多,也就是整体是这么多”,再比划,把一只手撤掉,说“去掉了这一部分”,把剩下的另外一只手举起来,说“求剩下的这部分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去掉”是什么意思,重复从合起来的双手到撤走一只手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所表示 的“去掉”的含义。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减法的意义。通过让学生用手势表达,用动作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