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营一中“315”教学模式初探
一、赵营一中“315”模式解读
学习借鉴全国各地著名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提出赵营一中“315”课堂教学模式。“3”指三阶段,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主要是预习,课中是指上课环节,课后是指学习后的巩固与检测“1”指的是一张导学案,“5”指的是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教师点拨――反馈达标。
二、具体分工
1.课前预习项目负责人:张贵娥 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华东师大周彬教授也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他说,预习是规划蓝图,写作业只是缝缝补补。预习的效果,直接决定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课前预习题,不同学科,要求不一样。比如语文,就可以是字词积累,就可以是整体感知,还可以是关联阅读,又可以是资料助读;数学预习,可以是基本概念,可以是一个例题一个配套练习题;英语就可以是单词读和记,可以是语法知识列举。项目负责人负责预习题的把关,各学科预习时间的确定以及评价机制的制定和落实。
2.课后巩固检测项目负责人:张盼芹
课后练习,是课堂的延伸,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课后检测,可以有日清,可以有周清。负责人负责严把质量关,练习题的选择,必须少而精。同时,负责人还要安排好日清和周清的时间以及评价机制的制定和落实。
3.导学案编写项目负责人:陈霞导学案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和课堂效率。导学案的编写,同头科教师各自拿出自己的备课初稿,然后集体备课交流,确定最佳方案,方可印刷使用。
项目负责人负责指定导学案编写流程、制定导学案编写以及集体备课等相关条款和制度,做到易操作、好落实。
4.小组合作项目负责人:刘凤芹
小组合作,是当前最重要的有效课堂学习方式,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小组内部不同程度的自、合、探,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项目负责人负责小组建设(包括分组、培训、学生课堂展示的规范)、长效评价机制的制定以及课堂学习小组的深入长期的指导。
5.课堂观察项目负责人:单书记 吕红标 苏瑞玲
课改初期,课堂的跟踪与观察必不可少,观察者必须制定课堂观察量表,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进而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就是三项措施,一是时间分配:老师点拨约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点拔反馈约20分钟,课堂检测约5分钟;二是作业布置:预习在课前,作业在当天;
三是理念渗透,即自主、合作、探究、高效学习方式的形成。
“1”就是一条主线:搭建学习桥梁,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的总目的,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5”是指五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点拨提升、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