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上下来,大道左侧的小山坡上有座革命纪念馆。
我和小蔡顺便就去了那里,场馆大门并未关闭,但待我们匆忙赶去时,馆内各展厅已全都关闭。
还没到下班时间,难道是纪念馆提前下班了?我们难掩失落的情绪,怏怏地在空无一物的馆内逛了逛,发现一展厅门上贴着工作时间的告知,其中几个字印入眼帘——周四闭馆。好吧,当天恰巧正是周四,差点儿就冤枉工作人员为偷闲而提前下班了。
看来凡事都不能凭主观妄下定论,还是得多看看、多想想才行,不然这世上指不定得有多少冤屈之事呢。
从纪念馆另一侧台阶下来,就是红源广场了。
红源广场应该是为配合纪念馆红色革命主题宣传而特意修建的。周边的设施、陈列、及雕刻都是围绕着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而建造。
最接近纪念馆位置的地方,树立着霍山著名英烈舒传贤的雕像,两旁和后面是英烈碑,长约十几米,高约三米,以纯色花岗岩贴面,上面刻着革命烈士近三千人的名录。
据碑文内容了解,在革命时期,霍山境内曾经爆发了六霍起义。所谓六霍起义,顾名思义,就是以六安、霍山为中心区域的革命暴动,而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霍山县有五万多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占当时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个数据令人震撼。
皖西本就是红色旅游的中心区域,没想到霍山也在革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读着六霍起义及英雄舒传贤的介绍,我惊诧于小小的霍山城居然曾经成立过安徽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而舒传贤恰恰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角色。啧啧,不说别的,仅凭当年的红色政权这一点,就提升了霍山县的形象地位。
广场的另一侧则是八块革命史记墙,花岗岩石质浮雕,再现了霍山革命的不同阶段,还有四个历史丰碑柱,记载着霍山在全省革命斗争史上创下的四个第一:第一次民团兵变——诸佛庵民团兵变;第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霍山县苏维埃政府;省内第一个全境赤化县。
广场的边侧是碑廊,长廊内壁上嵌着一个个历届领导人对霍山的题词,诸如“魂系中华”“全境赤化第一县”“红色区域中心地”“铭记先烈弘扬铁军-纪念新四军支队东进抗日六十周年”“向牺牲在大别山的烈士们致敬”……
每个碑文题词都是赞扬霍山人民及英雄的言词,国家对这片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霍山英烈们并没有忘却啊!广场最里面是烈士陵园,数不胜数的烈士碑文矗立其中,看了这个墓园,你才会知道霍山到底有多少烈士为革命而牺牲了。
这个墓园应该是近几年才建成的,后又陆续迁入烈士之墓,每个烈士碑文上都刻着迁入时间,有的墓碑上尚未标识烈士姓名,据猜测有两种可能,一为刚刚迁入,尚未做好刻文工作,二为烈士姓名已无可考,无奈之下只得留白了。为国捐躯的烈士们长眠于此,被英雄庇荫的后人们的确应该不忘先烈,时刻铭记他们的功绩、以惩后戒!
游览红源广场带给人无限震撼,可惜革命纪念馆当天没有开放,否则霍山革命历史将带给游人更深的震撼。
从广场出来就径直回了宾馆,与业内同仁共同用罢晚餐,在县城内一条街道上散步后,我们就回到宾馆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