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酒徒的自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率性一吼,吼出了多少高阳酒徒们的心声。
然而,任何狂欢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就喝酒一项来说,纣王可以举全国之力建肉林酒池,奢靡得无底线。但反观孔乙己这般凡夫俗子,抖瑟半天,温一碗酒,从破衣供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则是纵令落魄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也要从酒中寻找慰藉明证。
如今的人也说,请人吃饭真的请不起,饭钱不贵,就是酒喝不起。喝酒有着品质与数量的差别。李白在《将进酒里》不小心说出了“人比人,气死人的”现实尴尬。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谋求魏王王位失败,曹丕动了杀心。曹植七步成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打动了曹丕心中残存的一点兄弟情谊,侥幸捡了性命。从此曹植只在酒中麻醉自己,一方面让在那个放纵无忌的自由世界里重温“幽并游侠儿”的白马少年青春,同时也让戒备心强的曹丕减少猜忌。酒虽美而心中苦。可曹植毕竟是王爷,其喝酒放在今天应该是茅台品质随意斟上,完完全全意义的“茅台自由”!
“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相形之下,李白就逊色多了。虽然他游走中国。凭借名声大、粉丝多的优势,又有个三次娶富家女的婚姻,生活应该是潇洒的。即使被“赐金放还”,生活经济条件比“朝随肥马尘,暮扣富儿门”的杜甫要好。但毕竟酒价太高,纵使有些银两也难以为继。虽是吆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叫嚣“会须一饮三百杯”。可在酒店主人的质疑声里,还得打肿脸皮,面红耳赤大声嚷嚷:“把我的五花宝马、貂皮大衣拿来,谁说老子没钱,喝!”看似豪情万丈,却是秦琼卖马般的苦涩。
曹植酒自由,人不自由;李白思想自由,但酒不自由。
那么什么才是酒徒的自由?
或许在电视剧《老酒馆》里的老二两身上才有答案。老二两是一个老乞丐,也是老酒馆的常客。其寒酸,但又讲究,总是自备小菜,点上二两酒,坐在酒馆一角,然后一边品酒,一边眺望远方。深谙饮酒之道,也知人情世故。无赖酒客掺水在他的酒中,发现后也不声张;酒馆账房先生三爷给他加量,发现后不点破,但在结账时把酒钱压在酒瓶下。来回走二十里只为来酒馆喝上二两酒。尝尽人间百味,也只是谈谈一句“不能坏了规矩,破坏规矩的事我不干”。
将进酒,还是要喝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