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练习英语,相比以前,进步要快多了。也领悟到了很多。
人生有个很奇怪的事,眼睛不是用来“看懂”的,眼睛是用来欣赏美人美景的。
耳朵不是用来“听明白”的,和人交流沟通时,你才知道她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通过最近学习英语,当然同时学习心理学,也有综合的影响。让我发现了一些真理。
用来“看懂”的不是眼睛,是察觉。“听明白”的不是“耳朵”,是在行动做事中用心体会,求证分析,你才明白真相是什么。
比如学英语,查英语字典,不是为了知道汉语意思。
听英语老师讲某个场景课,教你用词用句型,远远不是为了只为了记住他们,那样可能很难记住。其实是在给你机会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个很大很大的真相,就是你最初脑子里的“想象”的真相,和真相完全相反!!!
所以,你以为的与事实恰恰相反。
你看起来每天都在做事,忙忙碌碌,其实真正要你劳心费神的是“选择”,比如阳明先生讲的“知行合一”,行是跟着“良知”走的,时刻在“筛选”的。
真正需要你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爱自己的人才能学会怎么爱其他人。
用心去体察,真相没有人告诉你。
以今天英语学习为例。
昨晚群内组织英语对话,想把中文想法快速表达出来,会突然觉得有些困难,词汇选择,句子组织……
今天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找对汉语对英语转换然后脱口而出的这个问题和方向。我现在的练习环境,都是已提供了了英文,因此缺了一个汉对英的学习角度。
在和Alix人工智能对话时,提示:我要想提升一星,得摆脱字幕。读英语时,通过听力和扫一眼,大概心中会迅速形成语义,知道要表达什么,但是很难快速用英语复述出来。那么如果这时候自己不看字幕,做复述出来的练习,不就是把中文想法用英语表达出来了吗?
所以,看字幕练习复述,是表达能力(句子组织能力)没怎么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句子没有深刻的记忆。之所以没有注意细节,因为看字幕不用走心啊,完成打卡任务就好了!
通过不看字幕复述,达成句子组织能力,然后通过自己提升复述与跟读的速度,达到能够脱口而出,这就是学习语言的反应能力。在实际对话中,反应速度会决定“会不会”说。因为没有时间思考!!
而和Alix对话中,他有非常大量的口语表达,包括回应、赞许、给你建议有关的表达,陈述他要讲的内容。
所以,第一遍,去练习听力和不看字幕,反推快速强化记住句子结构,掌握新知识,锻炼反应速度。
第二遍,把大量的口语表达摘录,反复诵读。
总结成一句话,你相信自己能做到时,注意力都在这点,努力去够它,你就做到了。
前提是,你不是为了打卡完成形式任务,这样,你总会看到你想做到什么,上面的相信就是第二步了。
我还记得以前上学时,到银行,看到里面有一些印刷品上有些专业的中英文词汇。我当时就想,要把所有的英文词汇都知道,该怎么学?我都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啊?该学到何年何月?
当我今天查英语词典时,突然就明白了,语言能力,这才是学英语要学的东西。不是词汇,不是场景啊!!最近购买的课程,情景课就上了两节,再没有去上过,积累特定情景特定单词,这和大学时的困惑有什么不一样呢?还跟助教老师沟通,希望提供一些思维方面启发的课程,可惜没有结果。
今天突然开窍了,任何一个场景,都是你练习英语能力的一个练习而已,不同的练习,让你补足和修炼能力的不同方面呀!!
今晚的专业课准备认真上了!!
多少年过去了,才回答了自己这个问题。你敢相信吗?我一直相信只要给我方向,我做事杠杠的,肯定成功。只可惜,今天才明白,方向也是要自己去探索的,启发你的现有的思维的方法就在世界某个角落,你得去寻找,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完成探索,你就找到了。这才是全部的步骤。
销售几乎没做过,对保险销售了解一点,就拿保险代理人为例,有学历的人认为,把条款讲得透,产品选得好,就可以做好代理人了,完成“保险销售”。其实不是,第一步,寻找潜在客户,不断加强联系,用很多方式方法影响对方的价值观调整,直到对方愿意采用这样一种“”超长期”的,很多人难以理解的针对健康或经济的理财方式,与你想象的“保险销售”隔了两个太平洋那么远,两个步骤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
做任何事,需要的能力是相通的,静下心来投入做事,求效果,求真相,就会到达到自己的“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