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老师读《史记 伍子胥列传》之五
【原文】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於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適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於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解读】太子建被楚平王夺去秦女,直至被追杀,都是无辜的,确实可怜。但是读到他在郑国的作为,让人觉得他的节操确实不怎么样。太子建逃到郑国,郑国对他很好,司马迁原文用“甚善之”,这个“甚”背后,暗含司马迁的气愤之情。如此善待他,他竟然跟晋国串通害郑。另外,他因为个人私事,要杀随从,这一事也暴露了太子建的跋扈,自己处于逃亡的状态,却对身边的人这般不善。后来这位随从向郑国告密,郑国杀了太子建。太子建的一生就这样可悲地结束了。
再说伍子胥逃亡中的一个精彩小故事。伍子胥逃到昭关(吴楚交界附近),被追杀,正好到江边,有一位渔父搭载了他,让他脱险。伍子胥把身上的剑解下来送给渔父说,“这个剑值百金,送给你了。”没想到渔父的境界超出伍子胥的意料。渔父说:得到伍子胥给楚王,可以得万石粮,获执珪的最高爵位,百金算什么啊!渔父当然不是嫌少,他是说自己就伍子胥并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出于道义。渔父真不是凡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