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34节课,赵艳梅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实录课《慈母情深》。
这一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就是一节常态课,没有一丝公开课的故意的感觉。王松中老师十分注重学习习惯的引导,例如强调读课文不拖腔,这一点贯穿于整个课堂。例如做课前预习题的时候,强调做题姿势—肩要平,做题要求又好又快。强调词语“龟裂”的读音,理解“龟裂”的意思,强调“攥”字的写法。这一点要向王崧舟老师学习,我之前都是让学生书空,但是现在感觉没有在手心上书写效果更好。
在课堂一开始,王松舟老师让大家体会“鼻子一酸”的心情,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鼻子一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我之前听过其他老师讲这一课都是按部就班的推进课文内容,先写“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再去写作者的体会,但王老师以“我”的心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从父母手中接过零花钱是高兴的,而作者却是鼻子一酸呢?从这个切入点入手,让学生更能直观的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从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母亲的苍老疲惫的样子,母亲给完钱之后,又立马投入工作的急切这三点完全地体会到了作者为什么会鼻子一酸?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王老师以电影慢镜头为例,经过反复诵读,反复体会,赋予了这句话很强的即视感,每读一遍,这个镜头就更清晰一点,让我们仿佛真的可以看到一个动作缓慢苍老疲惫的母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王老师还让学生把“我的母亲”放到了句子的前面去进行体会,但是一下子就失掉了原句中慢镜头的那震撼人心的感觉。
有同样效果的还有下面这句话: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忙碌状态……这个画面与前面的慢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同样也具有鲜明的即视感。
让我们把自己代入作者进入工厂,先是看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接着从母亲一系列的动作感受到了母亲已经不同于以往了,已经变得苍老而疲惫,当母亲把钱给我后,一刻也不愿意耽误,又一头扎进工作当中,因为生活的重担还压在她的身上,课文中一句也不提母亲的慈,一字也不描述母子之间的情,却从我的视角出发,把慈母情深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种感情在王老师一遍一遍的读之中,一次一次的悟之中,深深的刻在了学生们的心里,王老师以读代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抛出一个个问题的基础上,以大量的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抽丝剥茧,最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这真的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