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古人也发不起工资
史书记载,汉代官员七千五百人,唐代八千人,宋代三万四千人,明代武职人员八万,文职人员十万余,再加上厂,卫,监,局,勇士,匠人等,到嘉靖朱厚熜十五年,共计八十万人。
看看这个数字,大吃一惊,威武勇猛的汉代才七千五百人,大唐也不过八千人,宋代养廉工资高,也不过三万多人,明朝八十万,就算去掉武职,文职也有十万呢。
这里的武职说明一下,不是士兵的数字,是官员的数字,可见当时的官员数量之多,这些人都是要国家养着的呀,这得发多少工资呀!
为了发工资,要收刮多少老百姓呀,官太多了,老百姓就受不了了,官员太多的弊端是“官愈多,事愈废”“不事事之人不用,能事事者亦相率而怠废”就是说人多了事情反而拖沓推诿,效率低下,能干的人干不了,不能干的人占着茅坑不拉屎,能干的人站不住位置,得不到施展。
整个官员系统停滞不前,没有动力,没有创造力,没有活力,没有竞争,一潭死水,国家养了一群废物,光吃不干活。
有志之士眼光毒辣,看到了这一点:“今之害最大者有二,冗吏,冗费是也。”冗,多余的,繁忙,繁琐,繁忙的样子,这里就是多的意思,官员太多,费用太多了。
苏轼有言:丰财之道,惟有去其害财者。就是说,想发财,国家想有钱,就去掉那些消耗财物的人,减少公职人员的人数,国家就有钱了,苏轼是宋代的人,对宋代官员太多,提出的这个意见,他要是活在明代,看到十余万的官员,还不得吓死。
“二冗既革,国计自裕”,官员少了,国家就有钱了,看到这里,发现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真知灼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