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听了《上交室内乐 8克罗伊策的降E大调大七重奏》。参演的演奏家们有小提琴田俊俊,中提琴俞海锋,大提琴陈少俊,低音提琴芦泽春奈,单簧管戴乐,大管胡彧,圆号彼得·所罗门和钢琴李聪。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平时都难得听到,非常精彩。
首先上场的是圆号彼得·所罗门,他为我们带来了伯恩哈德·克罗尔的圆号独奏曲《赞美》,管乐明亮的音色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首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a小调第三大提琴与通奏低音奏鸣曲》。维瓦尔第在1720和1730年之间了一组6个奏鸣曲为大提琴与通奏低音,在1740年由勒克莱尔和博伊文在巴黎发表。这些奏鸣曲的出版没有标明作品编号 。除了已经出版的六首奏鸣曲,维瓦尔第还写了至少四首大提琴奏鸣曲。为原来只是作为通奏低音的乐器赋予了新的音乐语言。在音乐中既能感受到古典的秩序之美,又在广板—快板—广板—快板的切换中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变化及节奏律动。
接着我们听到了尼诺·罗塔《D大调单簧管奏鸣曲》。这位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不仅创作过许多精彩的古典音乐作品,特别擅长写作优美的旋律。他还以电影配乐闻名,曾为电影《教父》创作音乐。这首乐曲共三个乐章从流畅的快板开始,行板,近乎柔板最后是流畅的快板 。美妙的音乐充满诗意的甜美和柔情,让人沉浸在舒适惬意的氛围中。
下半场的第一首曲目是伯恩哈德·克鲁塞尔的《为单簧管、大管和圆号而作的音乐会三重奏》。克鲁塞尔是在西贝柳斯之前芬兰最杰出的音乐家。他除了作曲家的身份之外,还是一位优秀的单簧管演奏家和翻译家。不仅声名远播,而且创作了大量的音乐评论文章,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纪念这位大师,1982年以来每年夏天都会在芬兰举行的克鲁塞尔音乐节。这部作品是1804年克鲁塞尔在瑞典皇家管弦乐队时创作的。音乐不仅有精湛的演奏技巧,还有非常优雅古典的风格。整首作品的三个乐章分别是稍缓慢但不及柔板一适中的快板,小行板和快板。演奏家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作曲家细腻的情感以及丰富的内心。
最后听到的康拉丁·克罗伊策《降E大调大七重奏,作品62 》。也是第一次听的曲子。这位德国的作曲家并不为人熟知,但他的有生之年却非常有成就,担任过任符腾堡、维也纳、科隆等宫廷的乐长,这首作品也是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全曲一共有6个乐章:柔板-快板,柔板,小步舞曲:中板,行板:庄严的,谐谑曲:最急板和终曲:活泼的快板。听着音乐仿佛穿越到维也纳的黄金时代,感受浓浓的古典气息。
忙碌了一周,在精彩的音乐会中开启周末时光,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