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那么,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除了个人的感触以外,还站在了作者的角度,感受着他写书的理念,传递出他内心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而第三章,成甲用自己做例子,讲述了怎样从自己喜欢聊天的兴趣当中发掘到自己拥有激励别人潜能的天赋,并把这种天赋结合自己的专业,不断做大量针对性的刻意练习,构建自己的能力圈,在能力圈中洞察能够真正让自己获得商业利益的,做好最准确的重要决策。创造出自己的价值,成就了自己。在这过程中,成甲从心底体会到“我是谁?我喜欢什么?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最深层的热爱是什么?”的真谛。
各种知识、方法和技巧,作为工具,只是告诉我们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策略。而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相信大家在书评或者《好好学习》这本书中都见过这两幅图,直观而言,他告诉我们的就是:通过勤奋思考和大量的练习掌握某个行业或者领域的技术或者工作技巧能够让自己在这个领域快速成长。但是在后期会遇到天花板,因为没有临界知识的前期积累,厚积薄发,会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而学习临界知识,则是会让自己后期打破天花板的情况。
这里有两个容易被忽略的大前提:
1、要一心一意在一个行业或领域沉淀下来,勤奋思考,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如果连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专业都没好好下功夫,花心思,那临界知识再怎么积累,也不会在后期爆发,只会本末倒置。
2、对于临界知识的学习,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具备的天赋,自己热爱喜欢的事情。这个事情才是你学习临界知识的大前提。如果自己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人云亦云,这样东西学学,那样东西学,你是永远都学不会临界知识,永远都发掘不到知识所蕴含的潜在规律,更别说跨领域运用。
坚持努力这件事情,除了需要意志力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对这个成长过程从心底热爱和喜欢。而天赋就是你孜孜不倦的投入却毫不察觉,内心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去做的事情。
最后,说一下对于临界知识的应用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一、借助外部资源作为素材进行思考练习
对于知识的深度认知理解,你必须要会对问题理解有一定深度思考。在自己思维维度比较狭窄,思考层面比较表面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借助外部资源。外部资源可以是一本书,一个节目直播、甚至是一部电视剧,通过外部资源进行思维模式训练和学习。
譬如,上周古典在得到平台上直播的关于“跳槽”这一问题的分析中讲述“最佳求职路径”。
我从前在求职应聘思考中,第一想到就是投简历。经过古典的直播,我发现我们可以从雇主角度和求职者角度去思考。如果在雇主角度思考问题,更好的选择不是投简历而是内部提升。我们在跳槽之前就应该好好想想,在原公司是不是真的没有晋升空间,而不是贸贸然辞职通过投简历应聘,因为80%的好工作都不在招聘网站。
当你思维模式提高了,其实你的预测能力也会提高!预测能力就是你对未来的预知能力,更好地判断当下怎样更好解决问题。当我们知道投简历并不能找到更好的归宿,我们就会谨慎考虑辞职。
一个人的预测能力体现在他对问题分析的深度:现象分析、规律分析、核心分析。而掌握这几种分析就需要遇到问题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只会在求职者角度去考虑?为什么不尝试在雇主角度考虑?
二、刻意练习
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就是勤奋思考问题的本质,针对本质进行持续大量的训练。
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演奏技艺超群,我会去搜寻他怎么做到这个巅峰造极的境界。原来人家一个指法就练习一个上午,不断重复,不断加强。开始的确有点疑惑:真的这么简单?,直到我古筝考级,老师说我基础不扎实,我才明白,没有大量的指法练习,你是不可能自如操控手指轻重有度,将曲目的思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只是能够弹出一首曲子,专业人士能听出指尖发力不足,导致整首曲子听上去轻浮乏力更别谈美感。
刻意练习并不简单,必须做到【坚持、持续不间断】、【大量针对性枯燥训练】。
三、在自己能力圈做重要决策
由于每个专业领域很复杂,而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范围又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在自己能力圈内做出正确、重要的决策。就像古典说如何“跳槽”选职业,你可以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选同一岗位,因为岗位技能你是熟悉的;相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选不同的岗位,因为行业你是了解的;切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做你从未接触过的岗位!这个风险非常大,接近“跳崖”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