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七个习惯”框架,每一个章节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汇集了作者10多年来对世界变化的新思考。史蒂芬·柯维博士他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现代商管教育及管理畅销书都或多或少受到过其思想的影响,《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个人的成功有三个重要习惯:
1. 积极主动
2. 以终为始
3. 要事第一
个人独立之后需要走上社会与更多独立的人相互依赖协作,从个人的成功到公众的成功还需要具备三种能力:
4. 双赢思维
5. 知己解彼
6. 统合综效
最终不断地更新自我,达到一个完善正循环
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成功学,因为它在探讨“人的价值”。
从化学的角度看,人的身体可以拆解成各种化学元素,就市场价值可能就值300元,但是我们每个人创造的生产力远远不止300元
人与人在不同时代散发的价值也不同。
农耕时代我们的价值就很低,到了工业时代人的价值翻了30倍以上,到了信息时代我们人的价值翻了300倍不止。所以人的价值在不断放大,我们把自己放在不同的平台上,所发挥的价值也不同
举例:
我们在活动现场喝一杯可乐不要钱,我们去超市买一瓶可能要3元, 到机场买一瓶可乐可能要10元。同样一瓶可乐在不同的平台下,它的价值也不一样。
我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价值最大化?
据统计,比尔·盖茨每分钟的收入有6659美元。我们发现有很多人收入是普通人的百倍以上,但是所花费的时间有普通人的百倍吗?所付出的努力又普通人的百倍吗?
如果答案是不一定,那我们就该思考做哪些改变可以让我们的价值最大化呢?
改变思维很难,其实优秀的思维我们本来就有,只是每个人在习惯的环境当中让我们养成了新的习惯,我们想的不一样,看的不一样导致我们的行为也不一样。
通过这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有人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子,有人看到一个大鼻子的老巫婆。
关注点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就如佛家说:你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你心中的世界。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可以改变看待世界的角度;同样我们无法改变市场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营销策略。
我们现在所有的结果不是我们控制的,也不全是环境造成的,而是我们内在的习惯形成的。
习惯有三个核心支点要素:
1.知识:决定你选择做什么
2.意愿:决定你做还是不做
3.技巧:决定你如何去做
只有这三个要素不断融合,就形成了习惯。如果这是一个好的习惯,就会带来好的结果。如果我们想要突破自我,带来一个更大的成长空间,我们就需要学习知识,拥有视角。
中国经济在发展中透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当产出与产能不平衡,就不能称之为高效能。高效能不是越多越快,而是追求平衡。
举例:
机器设备就是产能,我们的产品就是产出。有些企业一味控制成本,设备不做保养,24小时不间断运作机器。这时候他的产能很好,也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的设备损坏了,某一天就可能停产。
我们开车也一样,不但要开还要保养。我们很多企业也是这样,为了降低成本,我们要一个萝卜顶一个坑,万一这个萝卜突然离开,这个坑谁来填呢?有的坑可能半年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培养周期又很长,由于没有做产能储备,所以这个链条就可能会断掉。
既要关注产出,也要关注产能。凡事勿过度,把产能照顾好才会有稳定的产出。
积极主动:人性的本质是积极主动而非被动,你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被习惯所影响。主动不是盲目行动,而是充分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有能力创造条件
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过去我们受到刺激会本能的回应,无意识的回应。例如受到别人夸奖会笑,被别人批评会愤怒。如果经过训练,当我们受到刺激时多一层思考在做出的合理回应就是积极主动,操之在我。
这样经过大脑思考过的选择一定是以终为始,以结果选择回应。
当我们遇到事情后,把注意力放在关注解决方案,我们的方法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
先确定自己的人生使命,工作目标,从目标倒推实现的方法。我们用一生去实现,就拥有一生的动力。如果没有实现,就把愿景变成梦想几代人去实现。人是为梦想而活,做一个有方向、有明确目标的人,才有源源不断内在动力。
先有一个目标,才能制定轨道。
领导高于管理,优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避免出现既重要有紧急的情况出现。
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寻找利人利己的方式,制定双赢的机制。
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沟通,不仅要了解对方,更要有能力,有勇气讲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让对方了解你。
思考双方在一起如何创造更大价值。例如,《亮剑》里李云龙和政委赵刚,两人开始有很多矛盾,但他们有更高的信仰,彼此有了慢慢磨合后,最终成为黄金搭档。
二律虽不同,合奏乃锵锵。——欧阳修《读蟠桃诗寄予子美》
让团队有共同的目标愿景,接受很多性格与你不同的人才,企业才会绽放更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