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历史,它经常是由大人物书写的,因为只有大人物的决策和观念才能反映和改变社会发展的进程与方向。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进程。
但也不尽然,有时候在一些非常关键的节点上,小人物也会力挽狂澜,或者说推波助澜。而且大多是发生在不经意间的作为,它不具有前瞻性,造成的后果盲目性而改变历史进程,致使原本有目标的形势发生偏转而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导火索和引爆器,从而书写了一段不该发生的历史。
比如您看咱们看三国,都知道这关羽妄自尊大,败走麦城自寻死路之后,义弟张飞欲给义兄报仇,这个时候呢一面儿要办丧事,一面儿要动刀兵打仗。所以他责令下边儿两个副将,一个叫范姜,一个叫张达,都是不出名的小人物,绝无改变历史的能力。张飞让他们三天之内,把办丧事的所有的东西都备齐。那么多人都要披麻戴孝、全军举哀,显然这俩人没这两下子,张飞就说,你做不到我就弄死你!他的决定已经给自己送上了死路还浑然不知。这范、张二将呢一看一想,反正也没有活路了,干脆吧,反了吧!投降东吴或许还能寻条活路。其实他们之前绝对没有反心,是被混蛋逼出来的,趁着晚上张飞醉酒,他其实是无日不醉的。躺在中军帐里,俩人把张飞的脑袋割了下来,投东吴去了。
您看这结果,本来二弟死了,三弟又死了。这才刘备才动了大怒。他才有盲目的跟东吴开战,违反了诸葛东和孙权北拒曹魏的战略方针。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刘备托孤白帝城。历史的进程发生了偏离,历史不讲如果,这个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三国当时的形势和格局。就这小人物范姜、张达也会影响历史。
还有比这更小的人物,就一个马车夫影响了历史。这说的是公元前607年,宋国跟郑国打仗,是春秋时期的事儿,也是本文要说的成语的由来和这个典故的始末缘由。说宋国有个大将军叫华元,此人很厉害。精通兵法,善于作战,即是将才又是帅才。
有一次跟郑国打仗的时候打了胜仗。就弄了几只羊,宰了之后分给下边儿的这些身边儿的将士吃。也算是犒劳将士,每个人都分到一些连羊肉带肉汤,唯独没给他的驾车的那个马车夫。这个车夫叫羊斟,您看这人有意思,姓羊,就是绵羊的羊,唯独没给他。很多人都说您这都给了,宁落一圈儿不落一人啊!象敬烟敬酒似的,您不差他一个人啊,华元一听,哎呀,这打仗又不靠他,他一个人驾车的。就因这句话,这羊斟就怀恨在心了。
接下来宋、郑两国再次开战的时候,这个羊斟仍给华元赶车呀!春秋那时候不是有战车吗?那时是主要战争物资和装备,这个羊斟赶着车直接就朝敌阵而去。华元吓坏了!孤车急进的,这不符合战斗常识啊,你这个干嘛呀?要,这这这……这就我一个人去,这不找挨抓吗?结果羊斟一回头,说了一句特别有名的话,他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吾为政。就是说当初分羊肉那事儿你说了算,今天赶车这事儿是我说了算。所以这句话就成了后来的“各自为政”这个成语的典故出处。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吾为政。叫各自为政。结果这个华元当然就被这个郑军轻而易举的逮住了。这等于是自投罗网啊,捆个结结实实,不但战争失败了,主将还丢了性命。后来这羊斟什么样的史书上没有记载。您看就这么一个小人物连记载都没有,他就会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要没有他这个各自为政,在这次战役中,郑国就可能被宋国给灭掉了。所以说有的时候在重要事件发生的时候,一定要善待这些小人物,否则的话,很有可能阴沟里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