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讨人喜欢的面孔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感悟】《周易》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制动之主。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这段话告诉我们:言行,对于人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来修炼自己的言行呢?读了【学而第一】(1.3),我的深刻感受是:
一、“巧言”是思维伪善的外衣。
言,说话;巧言,花言巧语,工于辞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物质外衣。一个有仁德思想的人,注重“辞达而已”,如果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狭小,灵魂的苍白,思想的卑劣,就用铺张修饰,内容空泛,虚伪动听的,粉饰的语言,来迷惑、取悦他人,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的“巧言”之流,为君子所不齿。同时,这样的人,也是一个缺乏仁德之心的人,我们在生活中要择人择言,用“仁德”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避免入“巧言”之流。这是一个内修之法,也是一种识人之术。
二、“令色”是思想虚假的面具
“令色”,指伪装成美好如初的表面功夫,因思想不高尚而心中缺乏诚意,就呈现出一副讨好献媚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义道德的。古往今来多少巧言令色,阿谀奉承之徒 ,往往得势:如唐朝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珅……他们都是巧言令色的典型人物,明明思想卑劣,行为偏执,却都带着虚假伪善的面具陷害忠良,从而成为历史上下场凄惨的反面人物。我们应该从这些人的言行上有所感悟:巧言令色之徒的人生就和他们的言行一样,不得善终!
读了【学而第一】(1.3)的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言行的智慧,教会了我言行不可巧言令色,要和气谦恭,不卑不亢,真诚质朴,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了一个识人的方法:巧言令色之徒是缺乏仁义道德的!他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花言巧语,伪善虚假,口蜜腹剑……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小人一定要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