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当之无愧的盛世王朝,谈及王朝,唐朝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历史长河中如一颗明珠般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在封建思想贯穿的王朝中,唐朝开放包容的思想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在唐朝这样的包容盛世下,孕育了多元文化,浪漫主义诗人和词人代代辈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唐朝,但是与你脑海里不一样的唐朝。
在唐朝,开明包容的风气促使外交发展格外繁荣,仿佛盛开的一朵牡丹花,在历代王朝的外交画卷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展现独特的魅力,唐朝的外交,最先谈及的一定是留学生,留学生不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学生群体,其实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留学生群体,留学生外出学习外国文化,这为唐朝开放繁荣的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和动力,唐朝的经济空前繁荣,作为当时最发达繁荣的国家,唐朝政治清明,在开放的风气下,发明了众多科技先进的事物。当时鉴真东渡,远渡重洋,千里迢迢到达日本,在当时航海技术并不发达,进海生死未卜的情况下,鉴真克服千难万阻,甚至在海上漂流了一段时间,这才终于抵达日本,在日本,鉴真主要学习佛教思想,将唐朝的繁荣文化发扬光大,远播到世界各地。
商业文化也在悄悄酝酿着,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商业事业的茁壮成长,商人为交易商品开始与各地区交流,同时也促进唐朝文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相互交融发展,不同地域的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各异的唐朝文化,这时候,留学生的政策也应运而生,但唐朝留学生的身份限制很多,在唐朝留学生是有固定名额的,但在不同皇帝的统治过程中,留学生的名额个数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在贞观盛世时期,留学生的名额最多,数量一度达到上万人。一般情况下,在唐朝能成为留学生的都是各国的王子和皇亲贵族,达官贵人外出留学者也不多,普通的布衣百姓更是没有机会外出留学,成为留学生,留学生的选拔并不都是看地位,相反留学生名额的设定是靠比赛成绩选拔出来的,只有成绩优异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外出留学的机会,同时,为了能够检测学习效果,很多留学生回到祖国还要进行考试检测,只有考试合格的人才有资格再次获得外出留学机会,但留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是唐朝政府来支付的,一般的书本费和日常生活开销是需要自己支付的。
中国赴外域留学的学生很多,同样,从外域地区来到唐朝交流学习的异域人更是不少,异域人来到唐朝,学习成绩优异者甚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在唐朝为官,这样开放的风气在中国古代是十分罕见的。
提及留学生,不能忽视的就是唐朝周边的异邦实力,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吐蕃,在均海拔能达到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上,有浪漫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有着矗立巍峨的喜马拉雅山,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在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山上,有着浪漫而强大的帝国-吐蕃。松赞干布建立吐蕃后,开始致力于发展壮大吐蕃的实力,促进吐蕃的全面发展,文成公主进藏更是唐朝与吐蕃建立良好发展关系的重要一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成为青藏高原上权力最大的王,安史之乱,唐朝政局动荡,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唐朝受到影响的同时,吐蕃却在大幅度发展经济,进入了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领土疆域更是不断扩张,幅员辽阔的吐蕃祖先,在青藏高原上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展示瑰丽的吐蕃文化,吐蕃到底有多强,你了解吗?吐蕃风景秀美,在高处不胜寒的山峰顶处,宁静安宁的高原美景让你流连忘返。
吐蕃,就是在这样的广阔天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文化,脚步慢慢,踏上昔日的吐蕃高原古道,离天咫尺,烟雾蒙蒙,山雾缭绕,古道漫漫,承载了吐蕃盛世文化,大漠、戈壁、白雪、高山、草原,众多地貌汇聚在吐蕃地区,组成了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吐蕃,在雪域高原上,我们沐浴在吐蕃文化的熏陶下,生活在高原之巅的吐蕃人,逐渐形成了吐蕃文化美学。
吐蕃人生活在雪山之巅,但他们也喜爱各种金银饰品,关于金银饰品的制作和打磨设计有着众多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在存留下来的画作和各种作品中,包括文字书籍,我们依稀可见其金银饰品的装饰,在日常家居过程中,吐蕃人最喜爱用金银装饰,日常器物从摆列物品到日用品也常常用黄金装饰,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大气磅礴。吐蕃人除热爱金银饰品外,对待金银饰品的制作也有独特的见解和研究,吐蕃金银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巧工美,是吐蕃文化难以忽视的重要一环。同时,金银饰品在吐蕃身份象征上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吐蕃贵族阶级来说,使用金银饰品是其地位的象征,在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贵族阶级使用金银饰品的频率极高,这也直接彰显了贵族阶级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吐蕃在饮食上也极具审美特性,从社会文化到饮食文化,吐蕃人都创造了自己的一整套文化体系,不仅在文化上,在军队实力上,吐蕃甚至可以攻陷长安,军队实力可见一斑,因此,吐蕃它并非只是一个异邦国,而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帝国。
璀璨的唐朝文化里,不仅有异域风情文化,唐朝的诗歌文化更是令人瞩目,在唐朝,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诗歌也应运而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在盛唐,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李白用狂放不恣的笔卷写下浪漫无比的诗句,我们了解的李白爱喝酒,喜作诗。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吟诗“花间一壶酒”,对月独酌,月下起舞,诗歌信手拈来,为官期间,自由浪漫的灵魂与围观的现实相互撞击,于是有了力士脱靴,贵妃捧墨的各种传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依旧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一生是具有传奇性的,但是我们不了解的是,李白的婚姻同样也具有传奇性,李白的一生一共结过四次婚,两次是正式的明媒正娶八抬大轿,与女子结为正式夫妻,有两次是同居性质,双方并没有举行结婚仪式,而李白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也并非是以诗歌作为自己人生的全部部分,也曾经跟随着社会的主流去挖矿,投身过矿产事业,对李白故事了解的越多,对他的人物刻画就越多,他的人物形象也就越深入人心,与李白齐名的还有著名的诗圣—杜甫。
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百姓的担忧与同情,经历过安史之乱,与家人分散,生活拮据,杜甫更能深切的体会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因此杜甫的诗大多是体现社会现实的诗,同时杜甫又是极具有一个家国情怀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反而更能体现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这是我们了解的杜甫,我们不知道的是,杜甫在年少的时候也有轻狂,年少的时候,他一样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期待,来到长安之后递给唐明皇的上书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才华,甚至与前朝的文学大家相对比,觉得自己并不逊色。其满腔热情和才高傲气并不比李白差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杜甫成为李白的小迷弟,两人一见如故,追求更是颇为一致。
写诗的杜甫并不是真正的杜甫,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数都是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诗歌大多关切黎民百姓,关心天下,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境遇更是难得关注,但其实杜甫他也有轻狂的一面,他也比李白潇洒,比李白更会写诗表达情感,在众多逸闻逸事中,我们看到一个与我们本初印象完全不同的杜甫,他无拘无束的生活,见自己的好朋友的时候,甚至连帽子都不戴。他还常常种花种树,与农翁一同游玩,他的生活并不像诗中那样表达的悲愤,除却诗人这个身份,他也是一个平凡人,过着平凡又轻松的生活,他的性格里依旧带着狂放潇洒,对待身边的人或物,他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在很多时候,他都与妻子儿女过着朴素幸福的生活。面对自己入仕的机会,他也会顺应社会的潮流,在举荐自己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会展示迂回战术,面对皇帝喜欢的文章风格,也会投其所好,当时的风气大多如此,杜甫真正表达自己的时候其实是在船上,这时候的杜甫已经步入晚年,身体大不如前,境况也一落千丈,经历了将近一生的坎坷和挫折,两鬓斑白,对待生活的眼界与之前完全不同,他登上一艘小船,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在小船上,他慢慢寻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也开始有了笑容,逐渐开始转变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竟也作出许多诗来,从诗歌方面仅能窥见其中一二,想要真正了解李白杜甫这两位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还需要了解他们的生活。
谈到杜甫李白,我们都知道两人是在船上四处奔波漂泊的,其实,在唐朝,已经出现了“京漂族”,在唐朝发展过程中,“京漂族”顾名思义就是在京城漂泊居无定所的人,在当时繁华的长安城里就有很多京漂族,众多有名的诗人也都是京漂族。
当时在唐朝,杜甫,李白,孟浩然,王维这些赫赫有名的诗人为谋取功名,进入仕途都曾是“京漂一族”。这时候不能不提的就是王维,王维年少就已经到京城“漂”了,年少成名的他,天资聪慧,还多才多艺,备受赏识,因此在当时的京漂过程中成为贵族青睐的才子,虽然年少成名,在京城中混的风生水起,但是离家太远,毕竟年少,难免会思家念亲。即便如此,王维依旧在京城不断拼搏奋斗,在京城中结识了众多知名人士,这样的好人脉为他在日后的科举考试,为官之途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在21岁的时候,王维成功拿下榜首,成为状元,这在京漂族中是发展条件较好一类人的代表者。
还有一类人,生活遭遇不幸,境遇不顺,京漂过程中甚是不顺,例如杜甫,对于杜甫来讲,来到长安,他是带着意气风发的,他立志要在长安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可事与愿违,在长安漂泊十年,他每每带着期待参加科举考试,可每次都名落孙山,未能中榜。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他在长安的境遇越来越难熬,最后,他困居长安,在这样的境遇下,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方向,不断向王公贵族投诗,期望能够得到赏识,但与王维相比,杜甫没有那么幸运,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投出去的诗歌收效甚微,仿佛一块石子投入大海一般寂静无声,石沉大海的诗歌太多了,慢慢他逐渐失去了信心。
十年过去了,他依旧没能实现最初自己的目标,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样的挫折和困境下,他依旧保持初心,虽然投诗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四十岁那年,他写下《三大礼赋》成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得到一个官职。接下来的时间就安心等待任职通知,可谁能想到,等待任职通知竟等了四年时间,终于到四十四岁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小官职,终于可以进入仕途,开始为官之途,但是这时候,唐朝的政局动荡,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被俘,他的为官生涯刚刚开始几天就夭折了,因此,杜甫也是众多京漂者的代表者,他的境遇在当时也是大多数京漂族的境遇。
其实,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在唐朝还是现在,“京漂族”在京城地区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和实现人生理想,只不过在当时更多的是通过科举考试来赢得功名,如今获取职位的方式更多,竞争也更为激烈,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需要才华来支撑。
在唐朝,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不仅仅是男性,女性也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大多都是男性,而在唐朝这个瑰丽绚烂的王朝,有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唐朝尚武风气甚盛,在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舞蹈就是舞剑,最擅长舞剑的是公孙大娘,尤擅舞剑,杜甫还曾写诗来赞美她舞剑时的气魄和魅力,今天要提及的一位巾帼英雄是平阳公主,虽身份贵为公主,但治兵打仗毫不逊色,在父亲李渊预计行动的时候,她一马当先,帮父亲排忧解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招纳贤士,招揽几万士兵为她效命,可见其能力。她带领的军队纪律严明,遵规守纪,士气旺盛,军队氛围极佳,与敌人战斗的过程中,她也想出用麦子煮粥迷惑敌人是战马的排泄物,令对方误以为自己军队实力强大,粮马充足,最后成功拖延时间等待来了援军,成功击败敌军,由此可见,在唐朝,女子的魄力并不输男子分毫,在官场上亦是如此,女官成为重要一环,在朝堂之上出言献策。最著名的是被誉为“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其人聪慧过人,善管理,善写诗文,温婉贤淑,备受重用,唐朝亦是第一个出现女皇帝的王朝,武则天一代女皇,身居高位,在其位为民而思,虽然其功过褒贬后人众说纷纭,难以统一,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在封建王朝里,女性拥有了在封建藩篱下的一小片自由的天地,女性开始发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这在众多王朝里是难得的现象。
唐朝,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宛若明珠,其光芒四射流传千古,其诗歌文化,社会文化,女性形象,美食文化等等众多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勾画出了唐朝的景象,我们透过历史画卷,向唐朝观望,一个个历史文物,也向我们诉说那个时代的文化,刀枪剑戟,葡萄美酒杯,华丽服饰,精美卷轴,这些都是那个鼎盛王朝的代表,每次我们只能窥见的是它的一两分魅力,而我们在探寻它八九分魅力的路上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