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2022-05-05
虽然五一刚过,但是这几年的情况不容乐观,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前几日在家的时候,依稀想到之前在终南山的一段经历:那天我在终南山脚的时候,跟朋友坐在那儿,他就说:你看那个峪口,当年李白也是坐在这个地方看着那个峪口。我一下就体会到旅游的意义所在,就像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一样,在西湖旁的苏小小墓前,那种时间的共在性,我们一抬起头,一看见天和看见那个山,就可以回到任何一个过去。
其实旅游应该是两个维度的,一个是空间维度,那就不用说了,从你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
我们在空间上我们跟某个景点、某一个地方在一起是空间的共在性,还有一个就是时间的共在性。什么叫时间的共在性?就是你真的到一个地方以后,到过这个地方的人分布在不同的时间里头,300年前,甚至是2000年以前,你进入到那样一个时间性的社区里头,那个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我们为什么爱读这首诗,我们即使没去过那个地方,他实际上是把处于不同时间段的人以一种很虚拟的方式,让你实现一种共在。
就像是有些地方我们虽然没有去过,但是脑子里却有一个表清晰的认识。是谁帮你构建的?是历朝历代的人帮你构建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喜欢写游记,还感觉有些媒体的字数限制太大,但是实际上一千人也是,古人一首诗多则28个字,少则20个字。哪怕是140字的微博,都可以写五六首了。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就我醉了你也醉了,其乐融融的那种状态下,截断了日常的那些所有的那些心机。实际上我们旅游不简单地是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实际上是从一个境界到另外一个境界,这才是旅游真正的能够给我们的东西。
在唐诗、宋词里头,最多的意象是月亮。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它月亮可以同时实现两个共在性。一个是空间的共在性,哪怕是你相隔万里,你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古时候又没有现场直播,不像春节晚会,你在大洋彼岸,我在这边我们一起看春节晚会。
这是一种共在,但是月亮它就是大自然的现场直播。尤其是到八月十五那天,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你都能看到,让你感觉到一种空间的共在,同时也是时间的共在。《春江花月》里头写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几千年以前,人家也是看到的也这样一个“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看到的是同一个东西,在时间里头也是一个现场直播。
你本来是要“陶然共忘机”,你要从日常的这个嘈杂的世界逃到清风和明月的另外一个世界里头去,让你感受到了不仅是风景而是心境。结果,你就像现在一些女演员为什么演不好农村的戏,到农村体验生活的时候,带着手机不停地发微博,她不可能进入到那样一种场景当中去,我们旅游的时候想的就是随便拍一张照,所有的东西你从来未曾离开,你一直在原地踏步,你还说你在旅行,就这样一种状态。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