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得再准备一套佐证材料”“活越干越多,人却越来越少”,一谈到基层工作,基层干部都能倒出一肚子苦水。
这些年,基层减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个别地方执行过程中又出现了新问题,甚至连“基层减负”这项工作有时也成了一项新负担。
形式主义是一种注重形式和表面的工作作风,表现为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形式主义存在于各种应付上级的工作中,只考虑上级满意就行,不考虑工作是否切合实际。
基层减负就是要解决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从一些不必要的事务上脱身,把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但在落实过程中却极易成为另一种形式主义。
以减负之名,行加负之实。一个基层办公场所,只有寥寥数人,却挂数十个牌子。应付基层减负检查时,把多的牌子收起来;相关上级来检查工作时,再把对应的牌子挂起来。一块牌子代表着一类事务,意味着一份责任,但实际上很难履行相关职能,群众也感受不到工作开展情况。
为达到“减负”的考核目标,丰富基层的文化生活,各类征文、演讲、朗诵活动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将此类文体活动当成有考核指标的工作任务,无疑是在以丰富文化生活的名义,耗费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以考核为导向,换汤不换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留痕”是基层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克服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本是好事,然而数字式、指标式、清单式减负有时更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迫于指标压力,会议形式改为专题培训、文件制发改为微信群发消息……工作任务“换汤不换药”,基层干部在兼顾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留下减负痕迹、做好减负台账,让减负成为一项新增的工作任务。
整治“文山会海”,却变相加压。压缩红头文件,这是对基层减负提出的明确要求,甚至不少地方和单位都还有指标。于是,有的地方发红头文件少了,然而白头文件、电话、短信的形式反而增多;报表材料减少了,App、打卡、线上表格等项目却多出不少;不时应付减负督查,还得整天忙着准备“减负材料”。
会议数量减少了,但开会时间更长了。会议合并多个业务口线召开,拉大了参会范围,牵扯了更多参会者和更多工作时间,反而增加了基层负担,偏离了为基层减负的初衷。
二
基层减负本是一项解救基层干部免受于形式主义的“灵丹妙药”,但在个别地方却适得其反,加重了基层的负担。何故?
形式主义积弊已久。中办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一系列举措;建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多次通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在党中央的有力推动下,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举措落地见效。
但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个别地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根深蒂固,打破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惯性思维仍需时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在数字化背景下,既有反弹回潮的老问题,也有隐形变异的新“马甲”。
部门之间缺乏统筹。个别政府机关存在一定的部门本位主义倾向,部门之间各为其政,对基层减负工作缺乏协同配合、信息共享,导致基层干部被迫应对来自不同部门的重复和矛盾的要求。
强化统筹是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根本保证。统筹协调不到位,“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就极易让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旧病复发”,会议多、文件多、督查检查多等现象就不会减少,基层负担不易减轻。
考核机制尚不完善。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基层组织部门已展开创新实践,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但也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
基层减负的目的是为基层干部减轻负担,提供更多时间抓落实。如果为落实基层减负政策,设定过多的考核事项,并动辄问责施压,让基层干部以提交材料、填报表格、完成指标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真的“减负”了,这样做非但没有卸下负担,反而加重了包袱,不合情也不合理。
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繁琐,如何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
理顺改革方向,治根治本。为基层减负,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首先要从制造负担的上级部门开始行动。上级部门应该成为基层部门解决问题的主体,要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靠要。各部门在安排工作上要避免出现层层加码和重复检查,上下合力解决问题,精简基层工作内容。
改变考核方式,减轻负担。少一些排名和考核,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基层直面群众,要真正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围绕着群众的幸福度和满意度去落实工作,通过舆论场的公众讨论,让人民群众评议工作的实际成效,既能有效减负,又能为人民谋福祉。
提升基层待遇,以加变减。基层干部处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一个基层干部往往需要身兼数职,承担上面几个部门的对接工作,基层减负需要更多设身处地的关照。
一方面加人减负,增加基层服务工作人员,减轻人均工作量,以“加”化“减”;另一方面加薪减负,改善提高基层薪资福利,增强工作内在动力。破除“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不均现象,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热情。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刀口向内、以上率下、标本兼治,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们轻装上阵、奋跃而上,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