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当是指导你的心灵,帮你指明方向,度过人生各个难关,引导你成长的人。如此算来,我生命中的第一位良师应该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我的阅读启蒙良师。我出生在70年代初,在那样的农村,那样的年代,空闲时能捧一本书读,来打发寂寞空虚无聊的时间,父亲本身就是一个榜样,一个我阅读的榜样,让我知道人生还有阅读这样一件事儿,而且这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儿。
父亲爱读书,但家里书并不多。大多是文言通俗小说像唐宋传奇、三言二拍和《老残游记》这样的文言小说居多。这些书怎么来的并不知道,也许是爷爷留下来的,爷爷生前是个商人,祖爷爷的生意做的更大,后来因为吸鸦片而家道中落,留下来的可能就是这样几本闲书。这几本书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偷偷的读完了,但就是这几本文言小说竟然打开了我的阅读之路,具体的故事我也许想不起来,里面也有许多我还不认识的字,但这并不妨碍我去读。而且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那时候起已埋下了种子。读完家里的这几本书,我就开始找同学借,印象中好朋友家里有两本残缺不全的《西游记》,但她不愿意借给我回家读,我只能每天吃完饭就去她家里读,愣是在她家里把这两本《西游记》读完了。
家里书不多,父亲又爱读,这是个问题。但这并没有难倒父亲。此时我已上初中了,学校里有个小图书馆,但从不对学生开放,或者对学生开放的尺度特别小。印象中我从来没有进去过,但父亲与学校的周校长是好朋友。他俩认识的原因也是巧合,他俩都叫少华只是姓不同,一次都在分场参加会议,书记问“少华来了吗?”两人都回答说来了。于是两人因此结缘,并成了莫逆之交。因此父亲便通过周校长而拥有了随时借阅我们小图书馆书籍的特权,而我就承担起了替父亲借书还书的重任。每次父亲会写张小条,上面写着书名,我拿着小条到图书馆窗口找老师借出来,再带回家给父亲,父亲看完后我再还回去,顺便再借几本回来。我的书包因此几乎总是沉甸甸的。那是一个不鼓励读课外书,视小说如洪水猛兽的年代。父亲虽然不太主张我看,但在这样的一还一借中,我也得以读了不少书。至今我还记得偷偷读《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那段爱情时的怦然心动。
小时候我和父亲的第一次逛街,父亲首先带我去了新华书店,自己买了几本小说,又担心母亲说他浪费钱,便撺掇我买一本复习资料,好来搪塞母亲,我糊里糊涂挑了一本数学杂志,其实看不懂,但有一本自己看不懂的书好像也是一种资本。这本书在我书包里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
爱看书的父亲也许并没有有意识地培养我的读书兴趣,甚至在当时的环境下,还阻止我看课外书,但他自己是一个榜样,昭示我,呼唤我:“读书吧!孩子,读书是一件有趣的事。”正是在这样的感召和影响下,我追随着他的步伐迈入阅读之路,甚至走得比他更远。虽然他现在已半身不遂,不能读,也不能写,但我依然从内心感激他,崇敬他。是他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张开双臂去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