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片段
片段一:通过记录掌握选书主动权
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会买些我们根本不读的书,根本原因就是冲动购买。总是想着“这本书或许有用”“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啊”,不知不觉就拿起书走向了收银台。
这个时候不应该过于冲动,要仔细确认“我是不是真的想读”。特别是对待畅销书的时候,更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非读这本书不可。可是,如果毫无计划地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很容易就会失去判断力,无法冷静选购。
为了能够更有主动性地选择书籍,重要的是事前一定要做好计划。即使是确认过目标书籍后决定不买,而是带走了放在旁边的某本书,也比一开始就没有目的性地购买好多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购书清单并不只是单纯的“购物备忘录”,而是为了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
片段二:在实体店购书印象更深刻
我跟所有人一样,也会去网上的书店,但我只会在网上购买内容已知的书,对于看到书名或主题就头脑一热想买的书,我几乎不会在网上下单。
试想一下,如果每次去书店都只找清单上的书,接着考虑是否要买,或者跟同价的书比较之后再买,会不会更可能买到一本能让自己读完的书呢?而且,特意跑去买书这一动作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所以说,在实体店购买的书,会给自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书本身的印象,自然也就加深了对书中内容的记忆。
片段三:让清单和笔记联动起来
如果在报纸和杂志的书评里看到想读的书,在把书名列入购书清单的同时,把那篇报道也贴在笔记本里吧,这是为了在看完书以后还可以通过这篇报道回想起当初买下这本书的契机。
把书评贴在笔记本里保存好,除了更方便阅读以外,还能在剪报的同时直接写上自己的评论,这样在重读的时候还能看到自己在读这本书之前的思考。我除了书评以外,还会把杂志或报纸上刊载的“XX老师选择的十本书”和“想知道XX的人应该看的书”等栏目也做成剪报,贴在笔记本上。
在剪报的同时,可以直接把非常感兴趣的几本书放进购物清单。如果觉得还有几本书需要购买,可以再参考一遍笔记,挑选出合适的书追加到清单里。
I-重述原文
一、省钱妙招选网店,加深印象选实体
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网购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热爱阅读的我们可以更方便的从当当、京东等网购平台挑选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但是在这里,我却建议大家尽可能的选择实体书店购书。
肯定就有人疑惑了:“网上购书不好吗?不仅省时省力,有时候遇上节日折扣还便宜呢!”没错,网上购书确实有这样的好处,当你有明确的、想要购买的书籍时,网购是你省钱的不二选择。但当你没有目的,仅仅只是因为手机上的促销短信,带着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添加你并不了解的书籍,等到书回来时发现并不是心中所想的那样,是不是有些浪费呢?
实体店的书虽然没有网络上那么便宜,但它可以很好地避免你买一些无意义的书回家当垃圾。试想一下,如果你被一本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个领域的书籍所吸引,你可以很快的在同类书架上进行翻阅对比,实体书店基本上所有的书籍都有试看本,这就大大的方便了你去认真选择新领域的书籍,减少无效消费。
另外,从家里走到书店肯定是需要一些路程和时间,而你买书的目的总是很多,因为这些目的你总会在这段过程中经历些什么。有可能天气不好,你为了一本书猝不及防地淋了一身雨;也有可能是为了你喜爱的作者辛辛苦苦排队等签售;还有可能是为了一本断货许久的畅销书折腾书店人员有些时日......这些都是关于实体店购书的特殊回忆,有了这些回忆,你是不是就会对你手中的书上心许多、珍惜许多了?
二、购书清单+理性判断=高质量阅读
说到目的,这在我们的购书过程中则是极为重要的。没有目的的购买,就是冲动消费。女孩子天生就喜欢好看的东西,看到封皮精致的纹理、高档的金标,这本书的购买欲望就上升到一半了。再看看标题,哎,这方面的书籍我应该看看,翻翻序言目录,都有这么有名的人写序言推荐了应该不会差,果断放进购物车!
你觉得可能这趟收获颇多,买了好多书,读完这些一定有所长进。可是事实上,你的精力时间有限,还没等你把新书的三分之一看完,你的热情就消耗殆尽了,而剩下的书,就变成了书架中的摆设。冲动是魔鬼,这时你就应该意识到,理性判断的重要性。每每你忍不住想伸手买书时,冷静3秒钟,问问你自己:“你真的需要它吗?它能不能对你有帮助?它可以放进你的近期计划中吗?”这样一来,你的冲动消费就可以大大被抑制,让自己买的每一本书都物尽其用。
此外,学会列购书清单也是一种方法。卡耐基说过:“做一件事,说一句话,无论事情的大小,说话的多少,你都得自己先有计划,先问问自己做这事,说这句话,有没有意义?”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购书。有目的的选择,能让我们更加专注。我们事前通过自己的需求,在和同类书籍的对比筛选下,制作出来的书单对我们确确实实是有帮助的,这样能直接去书店选购,能很好地减少我们在某一领域学习道路上的阻碍,避免烂书对我们精力的消耗,明确阅读的意义。
三、整理记录,永远是知识积累的不二法门
人需要读的书多了,列出的购书清单也就多了。有时我们不能及时的去书店选购清单上的书,时间一长了就容易忘记我们买书的契机;而读完书后,我们对这本书、甚至这类书籍的评语,也需要好好地记录下来,不仅包括自己的个人读书心得,还要收集各个名人大家、报刊杂志对其的评价。
民国时期新闻工作者邓拓说过:“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这时,你就需要拿一个大本子,学习怎么去做读书剪报。
剪报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是你买书的契机,旁边最好贴上你的购书清单;也可以是你的读后感,有条件的话可以贴上书籍封面的照片;还可以是你在某本杂志、报纸上看到的,对这本书的评价。当然,如果你有看到这类书籍的推荐清单,你同样可以把它剪下来贴到旁边。这样一来,你读过的书、以及关于它的所有,都被你浓缩在这个本子里了,它可是你一笔巨大的财富。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量变的积累,只有不断地输入、积累、输出,才能让这些书籍得到更高效的质变,让我们学以致用。
A1-联系实际
身为一个95后,网购对我来说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尤其是在我的城市实体书店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网络成了我买书的主要渠道。除了特定的一些教科书,我还会在网上购买一些豆瓣榜单上的经典名著,毕竟多年的口碑,肯定是不会踩雷的。
但渐渐的我发现,由于网络购书基本上包邮运费都会80-90起底,每次为了凑单我总会使劲的往购物车里添加一些新书热销榜上的书籍,因为刚出的新书为了销量总是会便宜很多,而我又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作者、这个类别,只是为了方便包邮而添加凑数。
邮寄回来之后,发现大多是一些心灵鸡汤类的小说,又或者是一些平时觉得有用,但是自己也不会真正去阅读,单单是图个心理安慰的书籍。并且,因为网购购书价格便宜的缘故,再加上有时活动的抵减券,一趟购物回来至少也是十几本书。签收的时候觉得性致高昂,自己一定一定可以看完这堆书,然后写出好多书评。但事实是,自己往往半本书还没看完,瞄一眼书柜上慢慢的未拆封的新书,突然觉得能够写书评的那一天遥遥无期,自己干脆破罐破摔,连手中的半本书都没力气看下去了。
后来我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的钱花的很多,书也买的不少,但是就是没有长进。我开始拒收电商平台上的活动推销短信,决定好好列出一张计划单,把之前的新书按自己现阶段的需求把它们看完。此外,真正需要购新书的时候,我也会想清楚自己现阶段的精力和时间,能否支撑我长时间的阅读,而制定这次购书的数量。并且,我不会再因为热销榜的推荐而轻易左右自己购书的欲望,而是选择理智思考。此外,我也尝试着去实体店购书,虽然价格是真的有些贵,但是金钱的花销能让这本书在你心里的地位提高,毕竟这么贵的价格,你要是不认真看完不是亏得很吗?
A2-应用规划
在经过对高效阅读方法的学习之后,我也开始着手制定一些小规划,来提升我的阅读质量:
一、不该买书的时候别买书
不是说买书不好,而是对于我这种有天生购物欲的人,如果没有目的的在网页瞎逛,就特别容易冲动消费。所以我基本上会等到自己完成之前的读书计划后,列出新的购书清单,再有针对性的去网上购书。
二、购书清单一定要有
有计划地去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制作清单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你必须要对某一领域书籍进行不断的筛选,才能找出最合适你的书。而有了购物清单,你就不容易遗漏你想买的书,并且能快准狠的一次性购买完毕,避免盲目消费。
三、电子设备也是好帮手
有时因为旅行或者出差,带实体书的确有些不方便,这时候手机或者是Kindle就能帮上大忙了。一般来说电子书的资源在网上都能很容易的搜索到,而且价格也很低,如果遇上你感兴趣的书,你可以先下载到电子设备里阅读,看完若觉得有反复读的必要,可以再接着买入实体书。
四、笔记积累不可少
记录在哪里都是适用的,这里我要加强的不仅仅是读书笔记的记录,还要加强文章中提到的,学会做读书剪报,这个可比读书笔记对于一本书的介绍还要全面的多。
快速阅读体会
这次的作业要求是阅读书籍的第二章,我按照:确定核心→快速翻阅→细读核心章节的步骤来的。
第一步确定核心,我用了近半分钟这样,主要看了第二章标题:用购书清单指明购书和旗下的11个小标题。大概了解到了这一段主要讲了列清单和怎么找书的一些方法。
第二步快速阅读,用了近4分钟,有点慢了。我尝试了下扫读,可能一目两三行这样,一般来说看到一些小标题的内容简单明了的(比如:购书清单是无形的财富 之类的),标题就是这小段内容的主旨,不是一些干货性的片段(比如:指明购买的威力),我会加速扫过,等到了干货性的内容,加上有图片的,我会做个记号,留到第三步。
第三步细读核心章节,我用了7分钟这样,细读了4个感兴趣的、或者是在第二步骤没理解的片段。
这次的训练没有达到5分钟的标准,还是要加强练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