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一句俚语:“不管树上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再说。”比喻不管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先干起来再说。有些事情,只有开始了,你才懂得下一步如何去做,事情才会一步步干成,“草鞋没样越编越像”。但很多人都是完美主义者,必须等到事情各个方面都准备好了,才开始行动,或者怕这怕那,想这想那,就是不肯动起来。其实“不想是个问题,但想太多也是个问题!”《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也告诫我们做事不要想太多,想两次也就够了。凡事不要总是纠结,“烂开始,好结果”,干起来再说!
看一个人能否有大的出息,不需要什么深奥的识人术,也不需要很强大的心理洞察力,方法其实很简单,就看面对一件事情时,他能不能先干起来,其他不要看,就看他的执行力。能干起来的人,他也许会遇到失败,但只要他一直做下去,总有件事能让他走向成功,总有条道他会走通。而不肯迈出第一步的人,就只能永远在原地踏步。
其实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他本来是个有进取心、有梦想的人,并且为实现梦想也会去想很多条路,但是就是止于想法之中,宁愿把最宝贵的时间用在漫长的纠结和焦虑中,任凭时光流逝,也不愿意先行动起来。看到一句话:“很多人侧身于污泥,虽不甘心,却永远不肯踏出来。”说的就是这类人。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件想做的事情时,不要做完美主义者,也不要怕出错,或者怕做不好。99%的情况下,“做的很差劲”是一定比“不做”要有收获的。“不做”的背后,是犹豫不决,反复纠结,结果时间都用在了自我精神的损耗上,所以第一步先动起来再说。另外,也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比如有的人行动前,喜欢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一些计划僵硬且不人性,准确点来说,就是不拿自己当人,把自己的时间排的满满的,结果因为情绪状态不好或者什么突发事件,很多计划做不到就破罐子破摔,堕落到深渊,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真正能让我们动起来并长久坚持的应该是无需意志力卷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不要用虐待式的努力对待自己,凡是刻意用意志力推动的事情,都会半途而废,因为意志力也是一种“势能”,也有耗光的时候,所谓“爱非坚持”,要从一种行动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继而鞭策激励下一步行为,形成一种良性努力循环,进而形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持续行动下去。
总之,凡事你必须得先动起来,至于后期遇到困难或者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一步步去解决就好了,只要你先动起来,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不动,就什么都不可能发生,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