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爱的教育就是未来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德勒
最近追《女心理师》,无论是第一回中尤娜这个想要轻生的孩子,还是蒋静这位暴食的女孩,亦或是成年之后极端讨好别人的莫宇,背后其实都有那么一对在关键时刻缺位的父母。
01 尤娜:为了挽回父母关系,不惜走极端
电视剧一开局,就在“自杀干预中心”这个紧张的场所。而杨紫饰演的女心理师贺顿一出场,就是阻止章若楠饰演的女孩尤娜跳楼。看着坐在天台边的尤娜,青春美好,内心却不安定。
随着贺顿咨询的深入,尤娜这个可怜的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行为才慢慢找到答案。开始对于尤娜的轻生,大家只觉得是因为她和同学小哲的矛盾,她自己一时没有想清楚,所以才走了极端。
其实这时候不管是尤娜父母还是老师,在此时都是想要大事化小的,毕竟孩子快高考了。到后来才发现其实在尤娜想要轻生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异常的行为了。
不惜浇冷水把自己弄感冒,狠心用刀划伤自己,偷了50块钱东西把自己送进警察局,从表演高台落下来摔伤自己。
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尤娜潜意识里认为,只有她受伤、她不乖的时候,父母才能共同面对问题,父母才能在一起。
原来尤娜表面完美的家庭——妈妈全心陪伴她,爸爸是个艺术家,这样的看似完美的关系背后,其实是父母早就因为性格不合而离婚了,表面维系这一切,也不过是因为她的高考才勉强在一起而已。
孩子的问题背后,都有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而为了维系父母的关系,尤娜才一次次伤害自己。包括对同学小哲,其实也是因为父亲的偏帮,让她觉得父亲要离开自己了。
有句话说,孩子虽然理解能力弱,但其实感受力很强。虽然她不一定知道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但父母关系的变化她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
表面的和谐并不是真的和谐,夫妻关系会深刻地影响到亲子关系。对于尤娜来说,其实不过是父母夫妻关系失败的粘合剂。
所以才会有后来,在知道爸爸帮小哲妈妈只是因为他们曾经在困难时帮过他时,尤娜自己就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以自己的方式去道歉了。
电视剧里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生活中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尤娜的父母是否能够复合其实是未知的,这也一定会给尤娜今后的人生带来影响。
但当父母不再欲盖弥彰,假装扮演,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真心去认真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对于孩子其实本身就够了。因为他会理解,虽然父母可能不会在一起,但是爱他的心却是在的。
02 蒋静:缺失的父亲,极端控制的妈妈
其实李梦饰演的蒋静,出场时挺违和的。穿着条纹布裙,出场就是一副病人囚服的形象,也一度让我认为她是个学生。可最后在她和母亲的争吵中才知道,她都已经30岁了。
就像她自己形容自己的,她就是母亲的提线木偶。
父亲抛弃他们母女之后,大概留了很多钱,母女俩并不为生计发愁。所以母亲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把蒋静培养成为钢琴家。虽然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孩子有音乐的天赋,但最后蒋静却成了母亲的炫耀工具。
为了保证蒋静按照自己规划的路线成长,母亲对蒋静严格要求。小时候母亲逼迫蒋静练琴,练到手指出血,却还对旁人炫耀孩子能坚持。
看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即使看到孩子已经因为被母亲当众发现很难堪了,还当众将孩子从众人面前强行拉走训斥。
再之后,蒋静喜欢流行乐,和朋友约着打架子鼓,做母亲的气急败坏找到蒋静,强行让她远离这些朋友。
即使蒋静已经30岁了,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干涉孩子的交友、学习、甚至穿衣。
所以蒋静最后病了。
严厉地控制到最后就成了极端的压抑,而压抑总会找到突破口。没有办法在思想上独立,身体就出现了病态,蒋静出现了严重的暴饮暴食和催吐。整个人没有任何生气,苍白病态。
“为你好”其实并没有错,问题是,是不是对方需要的好。所以压抑到极致的蒋静,在最后母亲再次阻止她去见贺顿时,爆发了,也终于把自己内心的话说了出来。
有句话其实说得很好,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走向相聚,唯有一种是走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于子女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就像手中的流沙,越是紧握越会逃离,控制太过反倒会失去。
03 莫宇:从没人理解,错把讨好当看重
在最新的剧集中,莫宇来和杨紫饰演的心理师贺顿道歉了,摘掉了眼镜的他,像是重新活过来了。换了工作,离开了不好的环境,还当上了组长,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生活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看到这一幕其实特别欣慰。可能是因为剧中的莫宇才是我们80、90后的这一辈大多数人的缩影。
特别是作为新人,初入职场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想要和身边的同事搞好关系,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最后却发现自己反倒成了被遗忘的那个。
生活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他人才这样对待我。可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回溯到莫宇小时候,才发现原来他遭遇了校园霸凌。可后来深入后发现,其实比校园霸凌更严重的,其实是莫宇的父母虽然都在,看似也很关心他,却确确实实地忽视了他。
当他和父母抱怨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时,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安慰,反而是急切地打断他,让他多反省自己的问题。
虽然只有这一个小小的片段,可小时候的莫宇就已经在家里活成了个透明人。可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呢?为了不被打,善良的他只能选择屈服、选择自保。
所以成年后,在公司,虽然他做得最多,甚至功劳都被他人抢了,可却不敢拒绝不敢反抗。一味觉得一定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的问题。走向社会的莫宇,也一样活成了透明人。
当父母看不到孩子,孩子又怎么看得到自己,当父母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那孩子就会永远生活在自责和不自信中。
其实,看得见的问题好解决,而那些看不见的问题,其实影响才更深远。因为那些看不见的,都早已成了我们内心的自动反应,我们便会不自觉地沿着那条看不见的路一次次跌倒。
其实没有完美的家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病,但对于你的孩子,你就是他的原生家庭。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爱的教育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