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种活动比赛中获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能在其中给孩子多大的影响与激励,引导孩子走向成功呢?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吉塔的冠军决战桥段,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情节回顾:冠军之战
在2010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上,吉他代表印度参加女子摔跤比赛,并最终进入了决赛,与俄罗斯的强大的选手安吉丽娜进行角逐。
新闻发布会上,教练只说吉塔至少能拿到银牌。比赛前夜,吉塔向爸爸问计时,爸爸却一直期待吉塔能拿到金牌。爸爸并没有在战术上给她具体的指导,而是告诉她:取胜只有一条策略,那就是用技压群雄的方式去战斗!因为,在最终的决战中,只有冠军才会成为榜样,并永载史册!你要是获得了银牌,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遗忘。
正是由于爸爸的积极期待,给吉塔注入了无尽的信心,最终激励她最夺得冠军。
不局限在具体的战术上,而是更注重在战略的高度上去激励女儿,这是父亲的高明之处。
因在能走上决赛的吉塔,在水平上应该与前冠军不相上下,这时候的对决,就在于心理。
积极地面对,勇敢地应战,用胜利者的心态参与比赛,结果往往不会差!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刚刚过去高考来说,那些复读生,如果在最终的高考中能取得超越之前的良好成绩,也全在心理。
一年或数年的复读,在知识的学习上,这些复读生已经不是问题,毕竟很长时间的复习,对于试题的类型、范围、难易、熟练等的认识应该经历了更深入的训练,复读的时间里更多的是调适自己的心理,避免考前的焦虑,力求发挥正常甚至超常。
怎样激励学生或选手在高考这样的最终一战中,取得胜利呢?
这就需要家长教师、教练不断地给予学生或选手积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对于个人有权威作用的他人的心理期待的效果更有效。
我们对他人期望什么,他就能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不只是我们想要的,而是我们或我们认为有权威影响的人所期待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做“期待效应”。
对于吉塔来说,爸爸对她的嘱托与期待是有权威效果的,爸爸的话对吉塔来说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期待与暗示!
你能行,你要成功!你能成功!
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
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在决定命运的考试中失利?
为什么有些实力很强的选手会在希望很大的比赛中失败?
为什么有些人会在重大的谈判、会议中失策?
很多时候是内心没有对自己有一种积极的期待与暗示。
用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可以解释这一失败现象。“墨菲定律”从另一面诠释了“期待效应”,不过是从反而来说的。“墨菲定律”的一条重要内容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这种担心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认为:暗示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的情感和观念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自己或别人潜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爸爸是吉塔在乎的、信任的崇拜的人,爸爸的激励对吉塔有重大的积极暗示效果。
爸爸的激励是有效的,这对于我们作家长和老师的有什么启发呢?
那就是:
对孩子和学生多从积极、正向的角度来激励,多鼓励孩子的成功,多给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凡事多看积极方面,以积极关注的心态看待孩子,从内心深处期待孩子能走向阳光、走向成功、成就自己。
学到这一招,对孩子的成长、成功就有很大帮助,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