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得本宫喜心间。
站立宫门,叫小番!
——郭德纲
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的你们
而是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于谦
桃叶那尖上尖
柳叶儿遮满了天
——张云雷
你讨厌
谁不讨厌你跟着谁去
那你不讨厌
——杨九郎
麻麻赖赖的,一点都不圆润
盘它!
——孟鹤堂
结婚呐!
谁啊?
我
你?
你男朋友知道吗?
我不通知你了吗?
——周九良
玉帝哥哥,别走
——张鹤伦,郎鹤炎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有些事不一定要做到。
——郭麒麟,阎鹤祥
我的天哪
——岳云鹏,孙越
我是个穷人,骑自行车来的
啊?玛莎拉蒂出自行车了?
——秦霄贤,孙九香
相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的相声,可谓历史悠久,本来以天津、北京为主要阵地,后来延至济南。
但主要阵地,还是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到侯宝林,中国相声达至第一个高峰。
侯宝林的相声艺术生涯,贯穿解放前后,艺品人品俱佳,可谓一个高峰。
当然, 马三立为另一个高峰,但毕竟,和侯宝林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
一门艺术,要出现高峰,主要依赖大师级的人物。
侯宝林以降,也出现了一批相声艺术精湛的艺术家,马季,姜昆,李文华、唐杰忠、牛群,侯耀文、高英培、杨振华,等等,有的名字,现在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再知道了。
相声辉煌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本来,从道理上讲,电视电台媒体的繁荣,应该给相声带来新的发展机缘。
但事实恰恰相反,电视对相声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起到这面促进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作为一名文化记者,曾经专门就相声的衰落,采访过来济南的马季的搭档赵炎。
他专门谈到电视对相声艺术的负面作用。
实际上,不光是电视的介入,还得加上相声讽刺批评艺术本质对自身的影响。
电视是主流媒体之一,只能传递正能量的东西,而相声本来就是一个以俗为主,兼顾雅俗共赏的艺术种类。所以,电视的直播和录播,首先就屏蔽了相声很多俗的地方和俗的内容。
再加上,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讽刺、批评的限制,相声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缺失了或者说减弱了批评讽刺,又没有在俗的道路上,找到很好的拓展领域。
相声界和广大相声演员,在充分享受了主流艺术家的名声和待遇后,主观上也不愿意再回到当初似乎“撂地摊儿”的艺术状态。
在这方面,春节联欢晚会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相声最早是给春晚添了彩的,像马季的《宇宙牌香烟》等,但是,春晚主要是以歌颂为主,随着越来越重视,歌颂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强。而这一点,又恰恰不是相声的强项。
久而久之,春晚上的相声,成了鸡肋,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但同时,它也成了相声艺术的风向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认为,相声发展,要大致以这个为标准,为西旨归的。
相声艺术走向衰落,由此一蹶不振。
郭德纲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经过十年左右努力和市场实践,郭德纲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通过市场自我生存的有效路径,而且,生存得越来越好,甚至,将濒临灭亡的相声变成了一个具有高度商业价值的娱乐艺术门类。
郭德纲自己写相声,自己说,他身上的说学逗唱各种本领,已经逐步娴熟,达到了和过去那些相声艺术大师,或者准大师们相媲美、相比肩的地步。
即使和侯宝林相比,郭德纲除了品德上的那些缺陷外,其他的都不在其下。
甚至,在不少地方,还有所超越。
也许,最幸运的是,就在郭德纲达到相声艺术苦尽甘来的局面时,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郭德纲们的相声艺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多年来,郭德纲们的相声与主流相声之间,一直水火不容。
也恰恰是这种水火不容,使得郭德纲们能够也只能,一直坚持在自己“草根”“俗”的风格上向前走。
不会妥协,不会偏离,不会犹豫,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只不过凤付出了一些挨骂和被鄙夷的代价。
但是,观众卖场,欢迎,崇拜,追随,以及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足以使得他们承受其他那些压力。
更为可喜的是,郭德纲们,已经把相声艺术和市场,成功地推向了国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等。
简而言之,郭德纲对相声的贡献主要有三。
一、挽救了大量濒临失传的相声艺术作品。
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精彩相声段子。
三、通过德云社培养了大批相声艺术人才。
四、使相声艺术在商业市场获得空前成功。
五、使得相声艺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说郭德纲,不能回避他品德上的问题。
最后,只想说一句的是,就像足球巨星马拉多纳一样,他的行为举止肯定存在道德上的缺陷,但那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代绿荫大师。
古今,将来的郭德纲也大差不差:
有可能为成为一个在到道德上存在不少争议的一代相声艺术宗师。
郭德纲也成功的引荐了00后市场,他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相声,让相声逐渐走入生活。
以前可能是在桌子上盯着手机打游戏
但现在不少人会在早晨,听段相声,喝杯早茶。
角儿,你尽管往前走,我们在后方。
我们德云社
流氓多(`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