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教育科技”或“电脑教育”,
都仍然是老式的教学方法和新式的技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
我所要讨论的,
是提供一个思路,
能够促进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让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新的方法产生最大的共鸣。
~ 西蒙.派柏特 ~
派柏特写下这句话的时间是在半个多世纪前,然而至今仍有大量教师在这条路上踌躇、徘徊,甚至不知所措。可见“有机结合”对教师提出了多大的挑战。
要让教学与科技“有机结合”,首先要有“开始”,没有开始就谈不上“结合”,更遑论“有机”。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把开始的路走对走好,后面的路就好走了。第一步没踩好,或踏上歧途,则会使后面的旅程多舛,甚至背道而驰。
那什么是“开始”呢?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成功之道》一文所说的“课堂用”、“经常用”和“普遍用”,不是公开课时偶尔为之,也不是在特定课型时才用,更不是单纯地以电子白板搭配PPT课件来上课的方式。信息化教学除了教学终端(电子白板或触摸一体机、实物展台)外,学生更应该通过学习终端(反馈器、平板)参与课堂活动。
那要怎么“开始”呢?
要开始教学信息化,可以从四个常见工具着手。这四项工具对传统教学习惯的改变最少,教师最容易接受。它们是挑人、计时器、拍照和检测。
挑人
课堂上最常见的场景就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而由谁来回答,一种是请想回答的学生举手,老师从中挑选一人回答,另一种则是由老师指名特定学生作答。前一种则更常见。
老师从举手的学生中挑选一人回答,只要细想什么样的学生会举手想答呢?绝大部分都是学业成绩好、学习快,或是活泼外向的。而这些学生站起来大多能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加上老师看到“好多”人举手,自然而然地认为大多数学生都会了、懂了,便继续往下教了。
当这样的场景天天出现、堂堂上演,那些害羞内向、学习较慢的学生对于课堂便逐渐产生疏离感,认为自己跟不上别人,变得缺乏自信,甚至会放弃该科的学习。
教学系统中的“挑人”工具是让电脑从班级学生名单,或是老师指定的范围内随机挑选一个或多个号码,被挑中号码的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完成交付的任务。
这么简单的“挑人”,不只改变结果,也改变了过程。先说结果,就是回答的学生由主动变被动。原来举手回答是学生主动,现在随机挑人,挑中的学生变成被动被选出来。那要是被挑中的学生没准备好,答不出来,岂不彼此都尴尬?
正因如此,所以过程也必须随之调整。
老师应该先把问题抛出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思考,再随机挑人。被挑中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能把他的思考说出来,无论对错,它都反应出学生当下的想法,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建立“安全”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问答的重要关键,要让学生不怕错,勇敢说。
当这个过程改变了,老师的每一个提问,都会逼着每一个学生在脑子里想一想,免得被挑到时答不出来。因为是随机挑人,学生无法心存侥幸,觉得班上那么多人,一定挑不到我。
因为每一次提问都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也反过来要求教师的提问技巧,少问显而易见的问题,少问不须太经思考的问题,少问记忆提取式的问题。课堂上琐碎的提问少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看得见,感受得到。
计时器
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安排小组活动,在小组进行讨论或一起合作完成指定任务的时间里,教师通常会在各组之间穿梭,适时介入,以提高小组活动的成效。但常会看到老师加入小组讨论时太过投入而忘了时间,以至于拖慢了上课进度。这时候计时器就是一个有效提醒的好工具。
计时器工具分成正计时和倒计时两种。常用的倒计时是教师设定好活动时长,活动开始时启动倒计时,教室前方屏幕上会显示计时器上的剩余时间,当时间归零表示活动结束。
另一种需要使用倒计时工具的课堂活动是,给定一段时间,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或自主学习。有了时间控制,课堂便能有序进行。
正计时则常用于竞赛活动,当全班个人或小组参与一项任务时,完成时间长短和学习表现或教师奖励有关,就可以启用计时工具来记录最先完成的若干名学生或小组的时间。
由于计时器经常用于学生独立或小组活动中,因此一堂课的计时总时长,也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加上小组共同学习的时间,教师可从这项数据来反推课堂讲述时间的长短。
拍照
生成性课堂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活动,才能通过写、画、说、演等方式,把学习成果生成出来,例如数学解题计算过程、完成教师派发的学习单、英语发音练习、语文朗读等,这些学习产出作为一种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形。教师只要使用手机的拍照或视频录制功能,就能取得任何一位学生的产出,将它们实时展示在全班面前。
当照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教师还能请“作者”上台,一边划记、一边解说,让学生“教”学生,更能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
由于手机和教学电脑是两台不同装置,要将手机上的相片或视频传输到教学电脑,就必须先将两部装置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一旦连上,教师不仅可以随时拍照或录像,还可以将手机相册内预先储存的教学素材发送到电脑上进行教学。
使用手机拍照有两个小细节,做好它可使拍照的效果更好。第一是横屏拍摄,因为教室前方的电子白板和电脑一样,都是横屏显示,若拍照时采直立方式拍摄,当相片发送到电脑后会显得狭窄,且两侧有大面积的黑色背景,想要看清相片内容还得放大处理。第二是尽可能只摄入所需的内容,也就是在不超出上下范围的限制,让需要显示出来的内容占有最大宽度。做到这两点,当完成拍摄发送相片后,电子白板所显示的画面就会非常清晰,让坐在教室两侧或后面距离较远的学生也能看得清楚。
检测
在结束一堂课之前,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对于这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形,方便布置课后作业,并做为下一堂课教学的起点,这时可以对学生做个小测验,达到当堂检测的目的。而当堂检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出两三道选择题,让学生通过反馈器等学习终端当场作答,马上就能从统计结果获知学情,也能得知这一堂课的教学成效。
当堂检测的题目设计十分重要,这两三道选择题必须尽可能涵盖该节课的所有学习内容,在选项设计上也应该要能区辨出学生的迷思概念,才能在课堂结束前帮学生厘清相关概念,或进行课后补救。
若想不出好的选项设计,也可以在出示题目的题干后,先让学生思考或解题,再用挑人工具,随机抽取不同学生,以他们的答案做为选项,然后让全班作答。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一个选项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是由学生生成的,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都反映出选择这些错误答案选项学生对这个题目背后的知识概念还不能很好的掌握。
《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一书的作者麦克.格尔森说:“就教学而言,粗糙而实用的模型几乎总是比完美而繁琐的理论更可取。”挑人、计时器、拍照和检测这四项工具的操作都很容易,甚至还谈不上什么使用模型,但它们简单、容易上手,也都不需要教师大幅改变原有的教学惯性,却已能让信息技术开始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唯有开始,才有改变的可能。当教师不再排斥、抵触科技的应用,课堂变革在未来才有可能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