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长
世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情十之八九,得一二快乐,此生足矣。由此可知,人生获得快乐是多么的不容易。可是,追求快乐贯穿人的生命始终。不论老少,不论男女,不论贵贱,不论贫富,无时无刻,无不追寻快乐。只是追寻快乐的路径各有不同,追寻快乐的形式五花八门,追寻快乐的目标万别千差。
那么快乐为何?中国古代把人生快乐归纳为三种形态: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说的是事业、生活和乡情三种形态的快乐。我们姑且可以从点状和线型两个角度来诠释快乐的表现形式。点状快乐是指一时一事、此时此刻的心理满足。比如:儿童获得一件可心的玩具,老人乘坐公交有人让座,善饮者巧遇陈年老酒,喜读者捞到一本好书等等,如是不期而至的一些事情,会给当事人带来片刻的欢欣。线型快乐一般是说,一个人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身心健康三项指标齐具,抑或一段经历、一项事业,乃至人生终极目标的实现,尽管其过程中有曲折、有坎坷和辛酸,而其结果如愿并有益身心、有益社会。
快乐的反义词是烦恼。烦恼与快乐一样,其内涵和外延都很难有完整的言辞来表述。或许这样表述大家可以认同:人生的烦恼多是由于自身的拘囿,人生的快乐常常来自于自我解脱;也就是说,快乐和烦恼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自身的把握,一个人自我内心的感受。同样一件事,有人感受为快乐,有人感受为烦恼。这与一个人的知趣、阅历、学识以至职业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大千世界,任何时候,任何空间,不可能,也做不到,用某一件事情来满足一个群体,抑或一个阶层人士的快乐。
而且,快乐又不具有比较性。他人腰缠万贯、富甲天下,无需红眼;金钱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他人上班、下班屁股一溜烟,不要钦羡;安步当车反而可以益寿延年。他人餐餐山珍、顿顿海味,未必是好事;鸡生火、鱼生寒,青菜豆腐保平安;他人夜夜笙箫,轻歌漫舞,无足挂齿;和风醒人、细雨清心,多静寡欲才真正怡神。旅人快意于山水之乐,政客满足于主张实施,老年人安详于家庭和睦,年轻人得意于事业有成,科学家醉心于发明和创新,劳动者欣喜于收获和报酬。也许快乐之因多有相似,烦恼之源却是各自不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骚人苦于文思枯竭,大丈夫慨叹生于顺平治世,少夫人新愁离别之恨。
其实,有些人无端地给自己画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自负重压,千愁百结,置身于幽谷深壑时,声嘶力竭地呼喊:我不快乐。其实,人生应该在平实、恬淡、自然的情境中渡过。付出与回报、劳动与快乐是等价的。人生道路有高山大海,也有丘陵平湖。理想应该有基础,追求不能脱离现实。走过一段阳光大道,就不能舍弃独木小桥;外在形象光华美丽,就要耐得住心灵深处的幽暗寂寞。相信世事更迭后的平淡、处变不惊中的自得,才是一种隽永的快乐。当然,做阿Q显然没人赞成,乐天知命也不是我们民族性格的全部,我们应该提倡的是一种与现实对接的自尊、自信、积极和向上的乐观精神。
隽永的快乐是人生旅行,起点是心态平实,过程是顺乎自然,目标是悦己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