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马不停蹄,无处停歇。
做出了无数选择。
即便过后又很爱质疑:如果当初自己没有如此选择
那今日的我会不会有所不同?
但这一问题,从来无解。
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走着
从付出再到收获
或者一无所获
——谨此写在《无处停歇》最后
就故事而言,人名多得已经超出了我能记忆的脑容量。
当下的我20代。
对于这本书能够共感的只有开头两篇,而感觉有记录意义的则落到了结尾两篇。
甚至想评论说中间没什么好看的,但突然想想,中间的那段时间还在我的年龄前面,可能是我之后需要经历的,只是还没被轮到所以读来百无聊赖,以至于差点没能坚持到结尾。
或许等到再年长一些,经历再多一些,我可能就不会这么评论这本书了也说不定。
但这是现在的我,20代,读完整本书之后所能写下来的。
来自影子文学的译本《All Grown Up(无处停歇)》,作者(美)Jami Attenberg,译者祖颖。封面宣传语标榜着“成长”,也确实是段漫长的成长,结束时“我”40岁已经迈过,即便“我”从13岁开始便认定自己是“大人”了。
他们会告诉你:你会长大,会有一份工作,会跟某个人结婚,你们可能要买一个房子,会有自己的孩子,只有完成了这一切,你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大人…
到这又是谁规定的呢?就如同父亲说得,很多事情是不能这么笼统概括的,就好比你永远无法预知自己这一生会和多少人坠入爱河,又或者这一辈子你根本谁都不爱…
那天的父亲问“我”:如果哪天你失去了曾拼死守护的东西,那你往后的人生又该何以为继?
但其实,这并不是最难回答的问题。最糟糕的紧随其后。
“要是你压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办?”
“如果没有什么能让你在苦难中坚持下去该怎么办?”
…
当时虽然是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的“我”,对“爱”这一词还是朦胧的…
。
人生行走一场,糟糕的人,难忘的人…
有的人一见如故,却抵不过时间各自离散。
而另一些虽不招人喜却似乎顽强如水生的苋草般络绎不绝。
一生中的“唯爱”,会有,有的人还可能是前赴后继(毕竟你要允许有的人每次爱上都拼尽全力,即便结局不尽人意)。
遇上了,便会让人们在当时或那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感恩自己“生而为人”。
似乎从没有谁独自过话,即便“无处停歇”。
也许那些曾光临过这场生活,却最终从彼此时间中逝去的人们,无意间便构成了这一场生存的意义。
于是便生成了这一本书,其中汇聚了一个个认真记录地近乎荒诞的故事。
时而难堪窘迫时而又哭笑不得,却也真实的温暖过“我”一段时间。
也正是因为曾彼此贴近分享体温,于是让分别时的“寒冷彻骨”变得更为印象深刻。
其实也没有谁舍不得谁,“我们”放不下的只是那场温存,即便天亮之后便荡然无存。
到如今,父亲的问题仍是没有答案,虽然也可能是那个问题本身在“我”的世界中都没能成立过…不对,或许成立过那么一段时间,但结果证明那只是自己将自己禁锢之后,狭隘的固执己见罢了。
即便是“我”曾十分厌恶,一度下定决心远远逃离的家人。
到最后“我”最放不下的,还是他们。
原来自己从那些曾收获的温暖中,那些留不下的温情中,已经逐渐修炼出了属于自己的模样。那是可以为自己所接受,并且再难以轻易被世界击碎瓦解的“自己”。
或许“我”可以不再倚靠纽约这个城市的庇护…
如果现在的“我”再回去搞艺术会怎样…
“我”不知道,或许也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
因为别人的评论已经不再重要了。
就应了父亲的那句吧。
“做最好的自己”,如何?
2018.09.25
(cr:微信公众号“人生勉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