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前三章分别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的女性观进行分析,阐释了为何在过去的时代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现象是否“从来如此”。
第三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中心女性观。恩格斯认为两性关系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从历史上来看,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母系氏族,男性和女性的分工明确且二者地位平等,女性的家庭生产劳动在社会中的价值比较高,因为男性从事的渔、猎、农(尤其是农业)技术水平低,产出并不占优势。在农业技术更为发达之后,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私有制出现,从事生产劳动的男性成为了“主人”,支配着土地、奴隶及女人,从此女性就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母系氏族也就成为了父权制。男性成为了掌权者之后便纵欲,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压迫女奴或者实行一夫多妻制。男性和女性也就成为了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并且可以从历史中窥见,现代社会一些现象的根源——男性获取生产资料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而女性从事家务劳动则是廉价的甚至是无价值的。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每天辛辛苦苦在外面赚钱养家,你就只做个家务,还要抱怨着抱怨那,你凭什么?”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也会推论出,女性不可做全职主妇,应当有自己的稳定的工作,家庭地位一定程度上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
同时我们又要跳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限制,因为它仅仅从经济上看待两性关系,而实际情况又复杂得多。波伏娃否定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女性观,从而提出“存在主义”才是最优解。
波伏娃和萨特二人的故事令人动容,二人相伴一生但并未结婚,成为终身伴侣,可以说是soulmates了。她的人生就是对她理论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