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正在厨房做饭,忽然听见有敲门声,就顺嘴喊娃开门,他应声从猫眼看了一眼说:“认不得的,可能又是敲错门或者走错楼层的……“哦!这太正常了,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我笑着对他说起几次敲错门的往事,而且据我的经验,不按门铃的90%都是敲错门的……
“嘭嘭嘭嘭”敲门声又响起了,娃说:妈你开门,看认识不”,于是我打开了门。只见门外是一位50多岁的大叔,头发多半都白了,果然不认识,他见我把门打开了,说:“给我屋开气,我屋没气了。”我一下子愣住了,没反应上来他说的啥意思,就说:“噢!你找错人了,我不认识你”,正准备关门,他又说:“我在楼上住的,我娃没在屋,你给我开气”,我惦记着做饭呢,急急的说:“那你找物业去”……会不会是停气了?返回厨房顺手一打我家天然气,有气呀!这才一下子反应过来了,噢!那大叔该不会是不会用天然气吧!那我得上楼看看去,急忙换鞋,给娃说好我没拿钥匙,上了楼……
刚到楼梯口,看见 一家门关着,另一家门大开着,里面传来小孩子的哭闹声和大人的训斥声,来到门口,一眼看见一阿姨抱着孩子在卫生间边大声哄娃边给娃洗手,客厅沙发旁边,另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子在玩,我问道:“刚才是你屋说寻人开气是不”?那男孩子虎头虎脑的说:“我爷寻人去了……”阿姨听见了,回过头给我说:“哦!你看一哈,咋没气了……”说着把我带向厨房。
“你屋灶头的和我屋的灶头一样不?我看一哈”,我边说边走进厨房,阿姨给我指着灶头说:“他爸他妈在西安去了,我就弄不了这灶头,娃哭的……”我看了一下气阀门是开着的,一打灶头没火,再一看安全阀,噢!原来是这里吸进去了,当然没有气,我把安全阀往出拔了一下,漏出绿线,再打气,有火了,好了……阿姨脸上露出了笑容,高兴的说:“我不知道咋就没气了,打不出火么?”我一边再试一下一边给阿姨说:“你以后注意这,要漏出这个绿色线才能有气,你能看见这个不?”我指给她看,“看见了,能看见,噢!我知道了……”阿姨笑着说着,我逗了一下他怀里的小孩,“小帅哥白的很么,眼泪还没干呢……”
正要出门下楼,大叔满头大汗的回来了,哪个大一点的男孩对他喊:“好了,有火了……”我抱歉的说:“我以为你把我当成物业的人了,所以说不认识你,后来一想,你可能是不会开煤气灶……”大叔听见了说:“就是不会开么?把我急得没办法……”“因为我屋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把天然气公司的人都叫来了,所以我知道咋弄好……”哦哦,怪不得呢,我们都笑了……
唉!这还真的应了小品中演的:猫镜看人把人看远了……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要先从猫镜看一眼,确认是否安全的;也还应了另一个小品中说:没断气,楼上楼下不通气呀……
是啊!这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是我们每天都要碰到的,不管以前是不是认识,只要是一个小区住的,那就是缘分啊!楼上楼下的,对门的对面楼的,真的可以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可是,家家户户的防盗门,预防小偷的同时也无形中为邻里之间设置了一道心里屏障,让人打眼一看就冷冰冰的,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
不错,家属楼里空间有限,邻里一般不怎么串门,真的住对门的也未必说过话,一是上班时间不同步,见不上面;二呢都说是怕打扰对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说是害怕把人家里弄脏了、弄乱了。表面上看,很贴心的替对方考虑,实际上是人自己的自私心理在作祟:屋子脏了可以打扫,乱了可以整理,可是,一旦人心设防了,就很难打通了……
是不是自己老了,恋旧了,眼前时常会浮现小时候,村子里左邻右舍一家亲的场景,做一顿好饭,谁家娃都可以来吃;需要干活的农具也都是互相借着用,当然也有借盐借醋的时候,那时候大家一样物质贫穷,粮食紧缺,却整天乐呵呵的,相处的很融洽呢……要不是出远门,谁家上锁呢,大人孩子不是在东家屋里就是在西家屋里,窜堂过是经常性的,根本不用敲门,真的有 “路不拾遗”的民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