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你内心的小孩》第三章价值感中写到,很多人误把外在的事物,评价,作为自己价值的标准。
即价值=本质+外在,如果外在好了,才能体验到价值,说明本质是不好的。
外在,指外在优秀、做好的事情、别人的称赞、有房有车、才华。
这让我想到之前听过一个许嵩的采访,他说,希望大家能成为自己内心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更好。做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而不是他人眼中好的事。
曾经,我很在乎外在的事物。
曾经的我,缺乏价值感。“别人比我好,就是我不好”。我觉得自己没有特长,学习也不好,成绩平平。不论是从小长大的同龄人,还是中学的好朋友,乃至到大学室友,大家都有比我好的地方,然后我就觉得我全都不好。我看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赞美自己做的好的地方。
曾经的我,随波逐流,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随意改变。我记得刚毕业找工作时,有次面试,是群面,前面有个面试者表现的很有特色,我瞬间怂了,比不过别人。当有个面试者说的很朴实时,受到面试官的表扬,我又觉得这个也很好。然后,到自己的时候,开始思绪混乱,完全忘记自己之前的准备,而是学别人的方式,可想而知,结果并不好。
曾经的我,太过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别人的批评,担心别人会不愉快。曾经有过被领导批评,回家哭鼻子,在那里自责难过的时候。别人批评我,就是我不好。别人不开心,就是我不好。
终其原因,是没有找到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没有做到能提升内在价值感的事,平平庸庸,碌碌无为。而用外在的评价标准来评估自己的价值,学历,成绩,职位,工资。
自从今年5月份开启读写日更后,通过实际行动,我逐渐在解锁这些卡点,逐渐建立了自己内在的价值感,也更忠于内心,做内心喜欢的事。
01
只和自己比
还记得今年5月份上公众号文案营的时候,都是已经工作多年的伙伴,大家已经都有各自的成就与积累,写作情况也各不相同。Judy老师说的一句话“只和自己比”,成功打消我的顾虑。
让我毫无阻碍的,在没有啥写作经验的前提下,大胆的写出我心,公开发表。
如果要跟人比,那啥也不用做了。任何领域,任何事,一山还比一山高,每个环境都有天花板。
我抛开了从小“别人比我好,我不好”的潜意识,大胆的,毫不顾忌别人眼光,往前走。
02
只看自己做的好的
在朱朱老师的财富行动营上,朱朱老师分享她做个人品牌的心得,其中“只看自己做的好的”这个观点,我至今都在践行。
只看自己做的好的,并且把好的东西重复做。
做的不好的地方,不内耗,不自责,及时复盘,改进。
承认自己做的不好,然后下次改进。
这个方法,成功化解掉“我有某缺点,就是我不好”的魔鬼逻辑。
让我在每次事情没做好时,不会一位的自责。
通过每天的日更,感恩日记,成功日记,复盘日记,看见自己每天的收获,不断给内心注入价值感,注入正能量,注入正反馈。
03
设定每天能完成的最低行动目标
这个概念第一次是从九边的《向上生长》中知道的,让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看到他在运动方面,从每天的几个波比跳,到后面可以一次几百个。每天坚持写作,从开始的很少阅读量到现在的多平台知名大V。让我看见坚持的力量,最低行动目标的正确性。
通过每日的日更写作,我开始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有思考,有收获。长期的坚持,极大提高了行动力,开始有了价值感。
曾经那个家人口中三分钟热度的,内心缺乏价值感的人,逐渐开始坚持早起,坚持日更,坚持跑步。
曾经那个与孩子经常起冲突,使用不来育儿知识,无力无助,内心脆弱的母亲,逐渐开始影响孩子,与孩子一起日更。
这些变化,是从设定每天能完成的最低行动目标开始的。
早起,只要求能起来,不要求起来干什么。
写作,只要求每天能写出来,不要求要的多好。
跑步,只要求完成训练计划,由易到难,不要求速度及跑步公里。
孩子日更,只要求每天能写,不要求写作质量。
当然,目标是阶段性的,还是得螺旋上升的。
04
写在最后
建立价值感
不要关注外在评价。
要关注自己内在的需求。
只和自己比,只看自己做的好的,设定每天完成最低目标。
祝:
成为内心更好的自己,不是别人口中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