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愤怒的心理和长期的羞耻感有关。——《共情的力量》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致虚极,守静笃
佛不渡人,唯人自渡
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孤独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孤独六讲》
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办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孤独六讲》
《当下的力量》
随着你进一步深入这种”无念“的状态,你会认识到一种纯意识状态。这种状态下,你会如此喜悦地感受你的临在;所有的思维、情绪、身体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在于你的本体比较之下,都不那么重要了。
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
因为你认同思考,就是说,你从思考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
无念是有意识但没有思维的。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你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为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思维才有真正的力量。
你被你的思维、喜好、判断以及分析控制得越多,也就是说你的观察者意识越少的话,你的情绪能量的负荷就会越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你应该习惯这样问自己:”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会把你引向正确的方向。但是,请不要进行分析,观察就可以了。
”情绪“字面上的意思是”干扰“。
爱、喜悦与平和是深刻的本体状态,或是内心与本体联结时的三个方面。在这种状态下,它们没有对立,这是因为它们都源自于思维之外。但情绪则不同,它属于二元思维的一部分,受制于对立法则。
每一次的快乐或情绪的高涨在其内部都隐含着痛苦的种子:痛苦是这些欢乐不可分割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迟早会显化出来。
为了维持控制,思维不断地利用过去和未来来掩盖当下时刻,从而与当下密不可分的本体的生命力和无限创造潜力就被时间掩盖了,而你的真实本性也被思维混淆了。
如果你不想再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痛苦,不想再增加你心中过去的痛苦,那么请你不要再创造时间,或者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
观察你内心任何痛苦的迹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愤怒,烦躁,忧郁,伤害他人的欲望,生气,沮丧,想在个人关系中制造冲突的冲动等。在它刚从休眠状态被激活的那一刻,你就应该注意到它。
请保持临在状态,对痛苦保持关注,守卫你的内在空间。你需要充分保持注意力,才能直接地观察痛苦之身并感受它的力量。这样,它就无法再控制你的思维了。
只有你自己可以做这种事情,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于小我对死亡、毁灭的恐惧。对于小我来说,死亡无处不在。
即使你获得了你所期望的东西,实现了你的理想,你还是不会处于平静的状态,即使有,也是短暂的。由于小我是一种衍生出来的自我感觉,所以它需要认同于外在事物。它需要不断地被维护和喂养。最常见的自我认同与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宗族等其他集体认同有关。所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你。
至少当你感到死亡即将来临时,你就会知道它。因为死亡来临时,会带走所有不能代表你的东西。生命的秘密在于:”在你死亡之前死亡“——并发现原本根本没有死亡。
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而对当下关注不够所引起的。
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被心理时间所控制了。问自己:”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让我感觉喜悦、自在和轻松呢?“如果不是,当下时刻就被时间控制了,并且生命因此被视为一个负担或一种挣扎。
当你不再迫切地想逃离当下,本体的喜悦就会进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
实际上,只有无意识的人才会企图利用或操控他人,但是也只有无意识的人才会被别人利用或操控。如果你抗拒或反抗别人的无意识行为,你自己也会变得无意识。但是臣服不是说你允许那些无意识的人利用你。绝对不是。你完全可以坚定地对那个人说”不“,或者离开那种情况,并同时进入内心的完全无抗拒状态。当你对一个人或一个情境说”不“时,让它产生于你对是非的清楚了解和你的洞见,而不是你的反应。让它成为一个非反应的”不“,高质量的”不“,一个不带任何消极情绪的”不“,这样它就不会创造更多的痛苦。
如果你不能臣服,请你立即采取行动:说出来或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况,或者离开它。请对你的生命负责。别用消极心态污染了你的美丽内在和这个地球。请不要让任何形式的不开心在你内心中生存。
通过臣服,你与别人的关系将会得到巨大的改变。如果你总是不能接受事实,就意味着你不会接受任何本然的面目。你将会批判、批评、标记、拒绝或试图改变他人。
当你与别人发生争论或冲突时(也许是你的伴侣或你亲近的人),首先请观察当你被攻击时,你是如何进行防卫的,或当你攻击别人时,你是如何展开进攻的。观察你对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执着。请感觉你好胜心理背后的心理—情绪能量。这是一种小我的思维能量。通过觉知它、感受它,你将会使自己变得有意识。然后在某天,当你与别人争论时,你将会突然意识到你还有一个选择,并决定放弃你的反应—仅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时你臣服了。放弃反应不是指仅口头上说“好,你是对的”,脸上却写着“我才不屑于你这种幼稚的无意识之举”。这种口是心非的反应,只是把抗拒放置在另一个层面,小我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占绝对的优势。真正的臣服是放下整个争斗的心理—情绪的内在能量场。
小我非常狡猾,所以请你一定要保持警惕,非常临在并诚实地观察你是否真正地放弃了你的思维认同。如果你突然感觉到非常轻松、清晰和宁静,那么,这毫无疑问就是你已经真正地臣服了的信号。然后再观察另一个人的反应。当思维认同被放弃时,真正的交流就开始了。
”无为“……它与普通意识状态或无意识状态中的不采取任何行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源于恐惧、惰性或优柔寡断。真正的“无为”意味着内心的不抗拒和高度的警惕。
小我认为你的力量隐藏在你的抗拒之中;而事实上,抗拒使你与力量的源头——本体相脱离。抗拒是伪装成力量的恐惧和懦弱。小我视为懦弱的,事实是你最纯净、无邪和有力量的本体;而它视为力量的其实就是懦弱。所以,小我存在于无数的抗拒模式中,它起着反作用来掩盖你的”懦弱“——而实际上这种”懦弱却是你真正的力量之所在“。
在你臣服之前,无意识的角色扮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互动。在互动状态中,你不再需要自我辩护和虚假的面具。你会变得非常简单、非常真实。小我说,”这是很危险的“,”你将会受到伤害,你将会变得脆弱“。但小我不知道的是:只有通过臣服,放弃抗拒,通过变得”脆弱“,你才会发现你真正的、关键的不可摧残的本质。
臣服是内心毫无保留地接纳事实。此刻我们谈论的是你的生命,而不是你的生活条件或生活环境,也就是生命情景。
一点点心得
王阳明说的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在外界的变化之下,在情绪的变化之下,让念头自由地流动,但自己的内心像是明镜一般,不为所动。
蒋勋说的是”让孤独变得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当下的力量》说的是你的思维不是你自己的本体,思维只是一个害怕死亡的机器,是应当被我们的本体掌控的。”当你不再迫切地想要逃离当下,本体的喜悦就会进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
《共情的力量》说我们要用自己的思维脑去思考,这样会让我们冷静,而不是用情绪脑去思考。
上面几点是不是有点点类似呢?《当下的力量》中的思维可能就是王阳明说的念头。念头或者思维其实是栖居于我们心灵的,帮助我们思考的。但是他们害怕死亡,害怕不能掌控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将念头或者思维误以为就是我们的本体,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即使那些东西都是老调重弹。而王阳明说的致良知,似乎也和《当下的力量》中对于本我的纯净无邪且强大的特点相似。
而《共情的力量》说的共情他人的时候,要先进入别人的情绪,再出来,保持一定的距离。好像是在说我们不被自己的念头掌控,但是为了理解他人,需要先进入他人的念头,再出来。感同身受。
蒋勋说的害怕孤独,想要逃离孤独的愿望是一种无法与自己相处状态,应该就是自己的思维或者念头在做掌控你的大脑的顽强抵抗。思维和念头必须要用自己去充满你的大脑才会觉得安全,它们害怕那种无念的状态,也就是独处的状态。
关于本我真正的强大和小我虚假的强大。蒋勋说”孤独是一种饱满的状态“;《当下的力量》说”小我说,’这是非常危险的。你将会受到伤害,你将会变得脆弱’“;布琳.布朗在她的TED演讲《脆弱的力量》中说我们不能选择性地忽略负面情绪,忽略负面情绪意味着将欢乐,感激都给排除了,因此我们又去寻找目标和意义,我们更加脆弱。
有本书里说人生的三大困扰是改变不了的过去,实现不了的未来和人际关系。如果我们接受当下,接受无念的状态,就可以避免来自过去和未来的困扰;如果我们接受孤独,能够平静地处于一种无念的状态,我们就可以避免人际关系的困扰。
布琳.布朗:脆弱的力量:https://www.ted.com/talks/brene_brown_the_power_of_vulnerability/
《孤独六讲》: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124727//
《当下的力量》: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277299//
《共情的力量》: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7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