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面线
1、机针针孔边缘有锐角或针槽毛:抛光针孔后使用或更换新机针。
2、面线的各过线孔部分拉毛,使缝线在运动时受阻:可用砂皮打光或线涂上抛光膏拉光、抛光。
3、缝制厚料用细线:相应更换缝线。
4、缝线强度太差:更换缝线。
5、压线器压力太紧,使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应适当旋松夹线螺母。
6、旋梭内槽有锐角,将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应将旋梭内抛光,然后试装,或者更换新的旋梭。
7、旋梭定位钩与梭架凹口配合不当:调整旋梭定位钩的配合,使面线能顺利通过。
8、针过热把化纤线熔断:应对化纤线采取机针或缝线冷却(硅油)。
9、针板容针孔边缘有毛刺及锐角以致碰伤缝线:可用纱绳和抛光膏拉光,但不能拉的过大,太大会引起跳线。
10、机针的位置装错:调整机针到正确位置。
11、机针弯曲:更换新机针。
12、针杆上下行程不对,针杆曲柄上的挑线曲柄定位螺钉没有定位在挑线曲柄的平面或定位方向错误:应重新定位后纠正错误的定位方向。
断底线
1、梭芯线绕的太满、太松、太乱、使底线在缝纫过程中出线不畅,造成断线:可修正绕线器,使梭芯上的绕线达到均匀、紧凑、整齐即可
2、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运转不灵活:适当改善梭芯套与梭芯的配合
3、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处和底线出线的距离过小,使底线和牙齿底部快口发生接触摩擦:合理调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细砂皮拉光牙齿底部的快口处
4、梭皮压底线口由于磨损而造成快口:更换新梭皮
5、旋梭皮边缘断针后产生毛刺,擦断底线:修磨旋梭皮边缘不光处
6、梭皮和梭芯套外壳配合不好,配合有间隙,出线的张力不均:合理调整梭皮和梭芯套外壳的配合间隙,使底线出线张力无变化浮线是缝纫过程中较常见的缝纫故障之一。根据故障发生的症状,一般大致可分为:浮底、面线;毛巾状浮线;有时浮底、面线,有时不浮线的故障。
浮底、面线
1、由于送料与刺针的动作配合不对,造成底、面线在交织过程中受阻,形成浮线故障:合理调整偏心轮的定位位置来解决。
调正要求:当机针开始刺料但离缝料2-3MM距离时,送布向前,牙齿向前送料,机针孔下降到针板孔下,送料结束,这时就是偏心轮的定位位置。
2、面线的张力过大,造成浮面线,反之,底线张力过大,则浮底线。
浮面线:可调小面线的张力来解决。
浮底线:可以调大面线的张力来解决,也可以调整底线的张力大小来解决。
毛巾状浮线
1.由于旋梭受到外力作用而损伤,钩线各部位有裂痕或毛刺,使面线无法顺利通过,而造成毛巾状浮线的故障:应对旋梭进行检查,调整或更换。
2、由于面线夹线器操作失灵或压脚压住缝料进行缝制时,松线钩和松线顶失灵。造成面线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缝制,面线无法收紧,少量余线留在缝料下面:可通过合理调整松线钉伸缩进、出位置和夹线器的进、出位置。使松线钉伸缩灵活,使夹线器既能松线,又能压线,应使夹线器在压脚抬起约5mm时松线,而压脚压住缝料时,起压线作用。
3、由于梭芯套圆顶的过线圆弧面严重性生锈或有毛刺,使在缝制过程中出现时浮时不浮现象:可用细砂皮修磨圆弧处的铁锈或毛刺,并抛光达到一定的光洁度要求,使面线通过时无明显受阻现象。
4、旋梭与旋梭定位钩间隙太小,装配没有到位,造成线脱不出来:旋梭凹槽处与定位钩小搭子端面处有一定间隙,薄料机约0.6mm左右,厚料机约0.8mm,两侧面应能控制旋梭不旋转,又能顺利出线。
有时浮线,有时不浮线
1、由于梭芯套与梭芯配合不佳,造成底线出线不匀,使在缝制过程中出现时浮时1不浮:可以通过选择配合较佳的梭芯来解决。
这里还有一点要强调注意点是,挑线簧在上述的这些故障中很关键,修理这些故障必须先检查挑线簧的弹力行程和弹力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