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下午,看书到看到四点多,有点累了,就独自一人到附近的公园走走。八一公园的广场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老年人,大部分都是男的,一桌桌都是打牌的,而且每一桌四周都围满了观看的人。平时是早上上班、晚上出来散步,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大妈们跳广场舞,看来大妈和大爷们是分时行动,各有所爱、各有所长。
打牌也好,广场舞也罢,这就是目前小城市大部分老年人的退休后的娱乐休闲方式。也有三三两两,组合为夕阳红乐队,唱唱歌、跳跳舞、拉拉二胡的,这算是玩的上档次的,但毕竟是少数。
那么问题来了,这就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吗?也许有人会问,那什么是美好生活呢?笔者也说不清楚,但绝不是现在这样。
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小康社会要实现的目标,目前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是美好生活的一个阶段目标,而且应该是基本的、基础的目标,美好生活应该是一个上不封顶、持续追求的目标。
现在,祖国的强大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衣食住行已不再是人们的担忧和顾虑,至少不再是退休一族的顾虑。强国已然屹立,然而,与之匹配的大国国民仍在培养修炼中,老年人会玩就是其中需要修炼的科目。
会玩,是指玩的有艺术、有水平、有涵养,是脱离了低级趣味,是卫生又健康。可以是独处,挥墨泼毫、读书煮茶;可以是三五老友齐聚,谈经论道,琴棋书画,指点江山,斧钺刀叉;可以约上挚友驰骋万里,游长江、跨黄河,寻丝绸古路,宿名山名寺;可以执子之手,圆丽江之愿,温凤凰之旧,重回相爱之地。
会玩的培养不是在老年大学突击三五月,也不是退休后闭关在家狂练三五载,六十多岁,眼已老花,手脚不灵,何必为难自己。会玩的培养需要学习阶段打好基础或树立目标,在工作阶段勤加练习、刻意培养,在老年阶段娴熟运用,加以升华。
这个能力可以是一门手艺,一个兴趣爱好,也可以是一种能力,甚至可以是一个心态、一个观念(价值观)、一颗不老之心。
所以,笔者的观点是年轻时要有自己的爱好,要不断培养、锻炼自己的爱好,能与工作相结合、相辅相成的爱好或手艺最好。弹着棉花唱着《弹棉花》,戴上安全帽就是安全专家,脱掉安全帽就是运动健将、吉他手、鼓手。生活不是只有工作,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要少点功利,多点人间烟火气,多些浪漫主义。
会玩的技艺好练就,会玩的心态难培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共同富裕的实现。那时,我们因祖国强而自信,祖国因我们自信而更强,我们不再为进国企还是私企而担心,不再为职业生涯走技术岗还是管理岗而纠结,不再为孩子们考大学还是上职校而焦虑,我们就拥有了会玩的心态。
我相信,二十年后,一定有很多人为退休后不会玩而苦恼,有更多人因会玩而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