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蛮喜欢看课外书的人,零用钱差不多就去买一些课外书,小金库不足就去借书。
一本借来的书像是一位家里的客人,不免要小心谨慎的以礼相待,你必须保证这位“客人”在你的家中既不受损害也不能受委屈。
你不能将它随手乱放,也不能在书上做标记,不能折页,不能随便使用。然后有一天,书还得物归原主,尽管大多数人因为某些原因都是只借不还。
而你自己的书只属于你,你可以和他们亲密无间,不拘小节,书是供人使用,而不应该作为摆设,只要是你的书,你就不必害怕在书里作标记,不必害怕把书打开封面朝上放在桌上。
在书中画出喜欢的段落是为了让你更容易借助并很快的找到其中的精彩之处。
多少年后,你再拾起书来,就好像回到当年你曾经开拓出一条小径的森林,故地重游之时,你可以欣然回顾那片知识的风景和往日的自我。
每个人在年轻时就应该开始收集自己的藏书,拥有私人财产乃是人之天性,用在藏书上面则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书柜,书柜上不应该有门,玻璃和锁。
柜上的书应该一目了然,随手可取,书籍是最好的墙饰,和任何的墙纸相比,它们都更加的多彩多姿,造型优美,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各具性格,即使你在房间的炉火边一人独坐,身边却有众多好友相伴,你知道抬头便可看见它们,立即就会神清气爽。
当然,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男女朋友是不可取代的,尽管我对书籍情有独钟,但从来没有因此成为一个离群索居的隐士。对了,那个时候是叫隐士拿到现在来说应该是叫宅男。
书是被人所写,为人所用,供人所想。
文学是永生的历史,文学是最美好最永恒的人格,和活生生的朋友相比,书作为朋友有一个长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永远和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为伴,死去的伟人已经遥不可及,活着的伟人也近乎同样难以接近,即使是自己的朋友熟人,我们也不能够同他们随时相见。
或许正在梦中,或许正在旅途之中,但在你的私人书房之中,可以和你随时交谈的人有很多很多。而且毫无疑问,你在书里看到的都是这些人最美好的一面,他们为你而写,他们为你竭尽全力,他们拼命取悦于你,想让你对他们留下好印象,他们少不了你,就好像演员少不了观众。
只不过你看见的不是面具,而是他们心灵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