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作为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行业,很明显无论是咨询者还是被咨询者都带着较强的目的性在浏览网站,因此,网站的架构应该以帮助使用者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为导向。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网站的用户有哪些?这些用户的核心诉求是什么?用何种设计方法满足用户的这些诉求?
显然,用户可以分为三类:咨询者(核心用户)、咨询师(核心用户)、心理爱好者。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站的目的其实是在咨询者与咨询师之间架设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换句话说,网站解决的是咨询者与被咨询者进行正式治疗性谈话前的如何相互之间建立初步信任的问题。我们知道,咨询者与咨询师之间是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因此解决“如何相互之间建立初步信任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咨询师如何向咨询者证明自身是值得选择的。我想,这就是网站本身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心理咨询因为涉及到人的心理世界,因此相较于一般的疾病治疗更加的复杂,一般的疾病治疗并不会涉及到救治者与被救治者之间的个人关系,即使涉及也不会太深。但是,心理救治要求救治者与被救治者在治疗期间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甚至两者之间能否建立亲密关系对治疗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网站需要更加全面的帮助咨询者了解咨询师,以使得双方在开始治疗前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
鉴于此,我观察了简单心理网站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针对咨询者的一些项目:约咨询、打电话、提问题、做测试、活动、知识、推荐、课堂
针对咨询师的一些项目:培训课程、寻找督导、个人体验
我们说这两部分的设置是没有问题的,针对咨询者的项目可以帮助咨询者了解咨询师,又可以使得咨询师初步判断咨询者的问题,针对咨询师的项目可以使得咨询者了解咨询师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学习的、如何成长的。
但是,网站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于,虽然总框架没有问题,但是内容与内容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显得松散、凌乱,这就使得网站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前面提到的所谓的“在咨询者与咨询师之间架设了一个沟通的桥梁”的目的。
上面所谈的都是针对前两类核心用户,那么第三类用户(心理爱好者)呢?事实上,在咨询师为了全面的展现自己而生产的内容(文章、视频、回答),以及咨询师与咨询者之间的互动(问答)等等,都可以生产大量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这些足以满足心理爱好者的需求。事实上,网站只需建构合理的模块,便可以使得咨询者、咨询师、心理爱好者在网站自行生产出大量具备价值的优质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可以吸引相关的人员,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而网站设计者及管理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合三者成长、生产内容的合适的土壤。
这土壤就是合理的功能架构、合理的交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