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孝道都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道德追求,没有人愿意被人指责为不孝忘恩之辈;而忠廉也是我们每位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没有人愿意被惩戒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之罪。孝廉,就是生活中重孝养德、工作中忠信廉正。阳明先生《传习录》徐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身之主宰便是心,只有在心上下功夫存天理、去私欲,出自内心本有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的道与德才是自然的、纯粹的。举孝廉,就是要树立“在家为孝子,出仕为廉吏”的风尚。如此,则当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时,遵循了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知行合一,方可学以成人。
前天和阿哲一起看《典籍里的中国》电视节目,走进王阳明《传习录》体悟“知行合一”。我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怀疑阳明心学是一种唯心论、是忽悠、是心理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试问我们每天竭尽全力,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内心也越来越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内心陷入了挣扎和无力,遇到问题时还是一味地较真,计得失算盈亏,以一种浮躁的心去格物致知,结果显然是与良知背道而驰的。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深刻反省是我们净化心灵的关键。有时候会突然思念母亲,记得在母亲去世的那年,对于我来说是恶梦一般的岁月,生活无规律,工作无激情,沟通上又多偏激……在一次夜跑时,我边跑着边反思对于父母的孝道,常常是借口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很多次逢年过节都没回家陪父母,认为父母会体谅子女,认为父母还很健康,认为和父母相处的日子还很长,甚至连个电话也懒得打,宁愿在家睡懒觉,偶尔发个短信;而另一方面朋友圈里狂晒美拍、美食、美景,嫣然一个社交旅游达人,可能与父母的相处有的只是给点钱买点东西就算尽孝了。可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还没来的及说再见,却已经从你的世界消失了,而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人,一个每次听说我回家无论冬夏,在凌晨四点就起床准备吃的、带的,大包小包塞满车厢的人。每一次回家,家都像在过年。突来的噩号犹如五雷轰顶,一度让我的良心备受煎熬。狂奔过后,我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愧疚,泪如雨下,自我反省内心深处的垃圾与污垢,原来就是没有做到致良知,知孝而不尽孝!所以,现在我一切都以家为心,积极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熏陶阿哲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高尚孝顺的人。
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就会走什么样的道路,走什么样的道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德,从而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以真诚、质朴的品行修炼美德,以敬畏的态度成就事业,以一颗感恩的心勤奋工作,提升心灵品质的过程,在工作中修行,慢火细炖出真金,而勤奋工作就是最好的修炼方式,着眼于事上炼才会接近于良知。
举孝廉、致良知,还需做到存天理、去私欲。清风正气是天理,歪风邪气是私欲;忠信廉正是天理,欺上瞒下是私欲;遵章守纪是天理,违规作业是私欲;职守岗位是天理,推诿懒政是私欲……而当我们心起私念,污垢就多;污垢多,遮蔽就多;遮蔽多,烦恼和痛苦就会缠身;当学会去除私欲后,就愈加发现工作中的苦恼,并非因为我们的指标压力大、不公平待遇多、工作环境差,而是心不够纯粹,为了私欲的遮蔽,我们的工作才会懒散拖沓、无所作为。
只有拔除了心中的杂草,以生命唤醒生命,忽如桃花一夜开。用阳明的话来讲即“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行一致须在孝悌、忠信等人情事理的学习上下真工夫,知行合一才可以致良知。
学以成人体现的就是哲学反思的责任感和现实价值,要看到自己的价值并付诸实践,生命才会有意义。举孝廉、致良知,从而学以成人,这一期的《典籍里的中国》非常深触人心,是一种心灵的圣贤对话,当我们领会圣贤化育天下之道,领悟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会成为一个拥有清澈良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