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侄子,五岁半。
起床后,他奶奶帮他穿着衣服。我说,他这么大了,让他自己穿吧。
“他穿太慢了。”妈妈回答。其实也对,因为起床比较晚,赶着去上学。
但是,在穿的过程中,侄子推了好几次,这件不喜欢,那件不想穿,我就想让他自己去找他喜欢的衣服,再帮他穿也行,但他就是不去,你拿的他又说不喜欢。
也许妈妈平时的溺爱让他有太多的任性和撒娇的行为,当他每次的任性都获得我们的妥协,每次的哭闹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就会觉得这种方式有效。
除了妥协,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
如果一直来,对这件事采用的是让他自主选择衣服,自己穿,他反而不会有太多的依赖。当他请求帮忙时,更多做一些引导和鼓励,而不是直接上手去帮他穿好,让他明白,他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而非,他起床,帮他穿衣服是理所当然。
(二)
早晨,在送侄子和外甥上学的途中。
快到学校时,侄子突然说想要玩具。在我各种说教中,他没有听进半句,而我拒绝给他买。
我不想轻易满足他的需求,而且是在上学途中。
他开始用他习惯的哭闹,原地坐下来表达他的情绪,想要达成目的。我说你现在想要玩具是因为什么吗?是自己一直想要还是临时想拖延时间,现在买了上学时老师让玩吗?放学后再买是否可行?
他默不作声。
我也坚定我的方式:1.现在无论怎样,我不会给你买,上学时间快到了,等你不哭了咱们就进学校。2.放学后我会给你买。
我静静地站在他身边,不再说一句话,在等他不再哭闹。外甥也在一边静静地等着。
他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方式无效,最后停止了哭闹,说“叔叔,那你放学时得来接我。”
“一定。”
为什么不给他买?其实在其他场合,我一般都会满足他的需求。但我不想让他觉得每次只要想要什么东西,得不到,哭闹就可以,任性就可以。一味的满足会让他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而且他目前身上已经有这样一些心态了。
在村里,曾经也见到特别溺爱的方式。小孩说,我想喝水。他妈妈很快给他倒了一杯,喝完后,他说没喝够,他妈妈又跑去给他倒了一杯。而他距离接水的地方不到三米,而他已经6岁了。
当他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当外面很多东西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可能就会有脾气,自主性和独立性都会很糟糕。会感觉自己理应受到这样的厚待,不明白“尊重”与“感恩”,因为周围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输入到他。
(三)
说到妥协,外甥又是截然不同的相处方式。
如果说侄子需要的的是鼓励和赞美,那外甥需要的是关注和默契。
这几天家里有事,来了一些小孩在一起在玩。到饭点时,便一一叫他们去吃饭,而当时外甥在玩着玩具,没能及时坐到饭桌前,在我们开始吃饭后,他还是没有过来,他外婆叫了几声,他没有理会。
我想,他可能感觉自己被忽略了。这个时候就不能强制地说,“你不吃饭如何如何”,远程喊话其实是没用的。你得妥协,走到他跟前,关注他在玩什么,摸摸他的头,跟他说,走吧,咱们先吃饭,一会儿再玩。
如果持续远程喊话,他真的会选择不吃饭,因为他的“需求”没能满足,他可能更需要关注和你与他达成的默契。
在他“感觉受到冷落”的情绪爆发前,你得及时做出妥协,不然会发现他长时间的“莫名其妙生闷气”,他不会告诉你他为什么不开心。而及时关注到他,他的情绪立马就化解了。
所以,当我发现他情绪不太对时,我会试着及时满足他的需求。他也很少会主动提他的需求,需要你自己去体会。
例如,同样是想要别人背他,侄子会说,
“叔叔,背我。”
而外甥会说,
“舅舅,我走不动了。”
(四)
洱海边,一小孩在玩水。
因为岸边铺了很多鹅暖石,很多人都脱了鞋在边上行走,感受海水带来的清凉和放松的心境。小孩也在他妈妈的陪同下,欢快地玩着。
而岸边的鹅暖石免不了长着青苔,会特别滑。他妈妈一不留神,小孩便滑倒在水里。
他妈妈急迫地把小孩抱上岸后,估计也是被吓到了,开始大声地教育着他,他本来就很害怕,他妈妈还把他再次拉到水边,提示“这很危险!你再进入试试。”
小孩边哭边道歉,“妈妈,对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整个教育过程持续了很久,看得我很是心疼。最后才放缓语气,抱起小孩,去买了些吃的。
他妈妈看到他滑倒那一瞬间,估计也害怕坏了,那种害怕失去的心理瞬间涌上心头,担心、愤怒、心疼等情绪充满了内心。而这样的不镇定,也吓坏了小孩。
是否可以反过来,先及时安抚小孩害怕的心理,再教育他这样做的危险性。当然,在急切的情形下,人很难做到镇定,这需要修行。
家庭教育中,在某一环境下,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做的对或错,好像大家都这样,没什么问题。但当你接触更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或案例,可能会发现有更好的方式与小孩相处。
会经常看敏捷育儿的一些育儿方式,就像里面提倡的,育儿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在爱中自我成长。中间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有些问题是我们自身的做法所导致的。
每次回家,侄子都会数着天数,看我在家几天,但自己给他们带去的欢快却不多,很多时候还沉浸在自己手机中,所以,当他们不想学习,也玩手机里的游戏,我又有什么合理的理由去跟他们说“这样伤眼睛”呢。
以身作则,希望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带去一些良好的习惯,对他们有一种良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