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写作的三项基本功:
1.练习用简单语言写作的方法
2.尝试进行写作的“一对多练习”——一个想法,多种表达
3.了解念头写作的方法看到一本书后,如何找到关于这本书的“念头”
4.学习念头筛选的方法和原则练习
5.如何把开头引入和书的内容衔接起来
人的念头从哪里来?
念头其实是思维的一种呈现形式。有的人把念头叫“灵感”,好像这些思维的火花是突然出现在脑袋里的。实际上,人的念头跟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思维模式、语言习惯有关,平时勤于思考、善于积累的人,写作时念头就比较多。
念头很多,但很乱怎么办?
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完全可以放开限制,不管对错,尽量多想。有的人把这个过程叫做“头脑风暴”——不去判断这个念头是否有用,也不去管它是否准确,先把思维打开,让所有的念头都有展现出来的机会。把这些念头记录下来,然后再去筛选和分辨。
念头怎么会变成文字呢?
念头是人的思维过程,最初的念头可以认为是思维的起点,对应写作中的开头。顺着这个起点往下,让念头不断发展。写作的过程中,念头是一环扣一环的,把这整个思维过程记录下来,其实就会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
既然念头很杂乱,变成文章不会更乱吗?
从思维活动到语言文字,中间还有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组织语言的环节。举个例子,当小孩有某个想法,他只会很幼稚地表达,而当成年人有了某种想法,他就会用比较得体的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我们要练习的不是让念头更有序,而是如何把这些零散、杂乱的念头整理成有条理的语言。
没有念头,脑袋一片空白怎么办?
人是很难脑袋一片空白的,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做个测试。现在,请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你看看能否坚持一分钟,这一分钟什么也不想,不让任何念头和想法出现在你的大脑里。99%的人都做不到什么也不想,大概30秒之后,就会有一些念头飞进你的大脑里。
大脑是一台一刻不停高速运转的机器,你只要给它一些方向,它就会产出很多想法。所以不要担心脑袋一片空白,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安静下来,念头很快就会出现。
那有的小伙伴就说了,不知道怎么发散思维,总会没有目标的胡思乱想。这里的发散思维,不是没有目标的发散,我们要结合打算拆的书去发散。通过这本书的主题,梳理脑袋里面所有跟这本书相关的新闻、故事、名人轶事等。这样的发散比较有针对性,也有助于我们写出拆书稿。
怎么才知道写作时要用哪个念头?怎么保证自己选的是最好的?
课程中,我们讲到了念头筛选的三个原则:用新不用旧、用近不用远、用大不用小。这几个原则可以让我们有基本的筛选标准。不过最重要的,这些念头是为了写拆书稿服务的,选那些更有利于你接下来叙述的念头,保证自己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有人说我把念头过渡到介绍的书里,这不就是先后的顺序,为什么还需要过渡?
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是最简单的内容组合方式,但这种组合会让人觉得前后缺乏关联性。
例如,讲《夏山学校》这本书,前面讲了北大弑母案,后面引入《夏山学校》,如果没有过渡的话会是这样的——“讲完北大学生弑母案,我们来看看《夏山学校》这本书。
这样就显得很突兀。为了让上下文的衔接更平顺,我们可以用一些过渡的句子或段落。同样是《夏山学校》这本书,中间加上过渡,可以这样写:北大学生弑母案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而《夏山学校》这本书,会给我们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就比前面那种形式更流畅,也更容易懂。
写拆书稿心得:
写作要贴近生活,因为我们写出的拆书稿是给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看的,所以我们要用别人能听得懂的语言。讲到这里,我也给大家一个练习写作的秘籍,我们在练习写作的时候,可以试试多换几种形式来写。你可以讲一个故事,也可以举个例子,或者是设计一个问答,你可以尝试几种开头的写法。即便是一个开头,你也可以换成不同的话来写。
写完之后,你可以把你写的几个开头做一下比较,看看哪个更好。如果你没法判断,也可以请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看一下,让他们从读者的角度做一个选择。这种练习,是写作中常用的“一对多“练习。
咱们中文博大精深,大家越是练习写作,越会发现语言和文字的魅力,同样是一个意思,你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除了你过去熟悉的语言方式,也可以多看看别人的作业,取长补短。平时看书的时候,也可以留心别人写作的方式,这样时间久了,你就能更熟练地运用语言。
写完拆书稿之后,一定要检查3遍以上。第一遍,整体看一下有没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第二遍,快速通读一下,看看有没有病句。第三遍,仔细读一下,看看是不是把话讲清楚了。一定检查完三遍再提交,这样养成习惯,不出三个月,你的写作水平就能提高一个层次。
什么叫念头写作?就是突然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想法。经常写作的人,其实会通过写作锻炼思维,只要有一点点线索,他就会调动大脑神经,联想到很多跟这个话题有关的内容。这种联想其实就是找到写作的念头。而这个也是我们讲念头写作的第一个基本功,叫“发散思维”,能想多远想多远,把跟这个话题有关的东西都想出来,越多越多。
有了这么多念头,到底用哪个呢?因为一篇文章中也不可能出现很多例子,只有选一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念头写作的第二个基本功,叫念头筛选。念头是我们的想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对念头的选择决定着我们能否写好一篇拆书稿。
念头的三原则:1、用新不用旧。如果有新闻事件、最近大家关注的事,或者是最近热门的讨论,就不要用陈旧的故事。2、用近不用远。你举的例子最好跟你要介绍的书很贴近,有可比性,不要用那些缺乏关联的例子。3、用大不用小。要用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最好是大的事件,尽量不要说自己家的例子或者周围朋友的例子,太小的东西不容易引发别人的共鸣。
念头写作的第三个基本功叫“巧妙过渡”,也就是你想到的这个内容是怎么跟书本联系的。你的念头怎么能联系到接下来要讲解的这本书。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更形象的概括,叫“甩出去,拉回来”。
“甩出去”的意思是,在我们思考的时候,想的越远越好,越发散越好;写东西的时候,要“收回来”,也就是要把你的思维从遥远的那个例子拉到你要写的书旁边。这一“甩”一“拉”,其实就能让你的拆书稿既有趣又好懂。
两点:1、聊天式写作,就是让你准确而简单地表达意思。2、写拆书稿的时候,我们要做念头的发散和归拢,先发散出去想,再归拢回来联系书本,这样你的文章就会更生动。
不用面面俱到全书,挑书里与现代生活最近的观点,总结出来。举例论证的时候,可以完全跳出本书的例子
只要贴合即可。拆书稿是可以选自己感悟最好的三部分,只要书里确实讲了就行。
最重要的是,稿件的内容不要跑偏了,有些自己吃力的部分,不用硬写。就写自己最有感触最能驾驭的部分就行了。概括提炼重要的点即可,也不能太片面,力求把书里的要点反应出来,重点不能漏。无论从哪个角度,但还是要把作者的主要意图反应出来。
前提是要归纳、概括、提炼,要不然解读不深。,抓主线,去细枝末节。塔木德是散的涉及方方面面的,犹太人最闻名于世的,就是爱读书,教育,做生意,全讲了。